毕舸:不受监管的垄断扼杀市场经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1日16:55 燕赵都市报 | |||||||||
武汉的一家名叫东星的航空公司是华中地区第一家、国内第四家民营航空公司,5月19日刚刚实现首飞,然而,就在东星航空开张大吉时,它却突然被当地8大航空公司联手封杀(5月30日《经济半小时》)。 虽然封杀途径显得“老套”———八大航空公司和当地几十个机票代理商召开闭门会议,发出4条联手应对东星的禁令:各代理点不准销售东星机票;不允许东星航空机票签转
事实上,民营航空被市场联合抵制并非第一次发生,同样采用了“旅游+航空”模式的上海春秋航空,在上海至烟台航线上,推出199元特价机票仅仅四周,就被迫取消。基地在天津的奥凯航空首航时,也曾遭遇过其他航空公司的联手抵制。我们曾经天真地将民营航空公司比喻为“鲇鱼”,期待它们激活被垄断压抑许久的中国航空市场。未曾料得,当一条“鲇鱼”面对一群被垄断喂饱了的“大白鲨”时,被吞噬的往往是前者。 不受监管的垄断,正在逐步扼杀市场经济的本质。中国航空市场曾经经历了长时期的行政保护,由种种部门政策组成的非市场门槛,阻碍了航空市场的公平开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以及中央对民营企业国民待遇的普惠政策日渐增多,航空市场也终于羞答答地向民营航空公司打开了侧门。 然而,以往的行政垄断阴影尚未消散,由几大国有航空公司共谋的市场垄断雏形却悄然而起。他们很快形成了利益联盟集团,以公开的、不受任何制约的反市场行为横行于市。对于一切干预破坏其“潜规则”的异己者,毫不留情地予以铲除。几大国有航空公司更像一个“二政府”,针对类似民营航空公司的产品甚至具体交易进行具体干预,如指定民营航空公司推出的机票不得低于指定价位,以维持以往的整体高利润票价标准;强制民营航空公司服从他们所指定的交易规则,稍有不从,就进行行业封锁。 这种对企业自由推出新产品的“零宽容”,正是最为恶劣的市场垄断现象。由于多年来几大国有航空公司的垄断行为不受制裁,甚至得到默许,因此形成了垄断特权的极度扩张,敢于对其他的市场自由体———比如民营航空公司进行赤裸裸的威胁,进而危害市场经济自由交易、公平竞争的活力源泉,最终将殃及整个社会。公众被迫要忍受多年不变的高昂机票票价、低效的航空经营以及对乘客权益的漠视。 价格歧视、排他性合同、搭售劣质商品,以及市场非正常集中,被称作市场垄断的四大特征,直接造成公共福利增长缓慢甚至被削弱,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在航空、石油、教育、医疗乃至一切存在直接或间接垄断性质的市场,我们领教过多少相似的情景?垄断一日不除,公众代价的付出就无止尽。 实际上,现有的市场垄断现象,根由还要追溯到以往的行政垄断中。几大国有航空公司明目张胆地围剿东星航空公司,当地政府监管机构不可能一无所知。对市场垄断的无限制纵容,恰恰是给予这些国有航空公司行政垄断的暗中保护。看来,未来中国反垄断法律体系的建设,不能绕过“反行政垄断”这道首要关口,先破行政垄断,才能厘清市场垄断之怪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