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张敬伟:高考生服用兴奋剂,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8:26 南方网
  南方网 张敬伟

  法制晚报联合某网站教育频道进行了一项有关高考生的调查显示:七成接受网上调查的高考生会为了提高成绩而服用药物和保健品;六成认为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真能提高考试成绩;六成打算服用药物和保健品的考生认为,兴奋剂比补脑药品更有效;甚至有七成高考生愿以药物副作用来换取高考成绩的提高。(6月5日,法制晚报)

  随着高考临近,一些负面新闻也扑面而来。有无良商家制售假冒2B铅笔的,有兜售作弊隐形笔的,等等。而作为主考部门,各地也是花招跌出,电子屏蔽、电子监控、签订诚信合同等。在作弊和反作弊的较量中,考生吃兴奋剂则让人目瞪口呆。六七成的考生吃药,难道主考部门也要借助体育运动的反兴奋剂检查?

  其实用不着对这样的新闻怀疑,因为电视上成堆的针对学生的补品广告已经不打自招。考生们滋生吃兴奋剂的想法,甚至不惜以药物副作用来换取高考成绩,说到底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尴尬。

  对国家而言,倡导素质教育多年,为的是培养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材,支撑国家永续发展和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拔得头筹的开放性精英,而非制造成批量的高分低能者和书呆子。问题在于,素质教育仍然流于形式,小升初、中考到高考,录取的唯一手段还是分数。在此情势下,学校、家庭、考生不盯着成绩行吗?唯分数论必然会衍生各级学校的等级落差,学校分三六九等自然产生高价择校,高价择校导致收费混乱和缺乏公平,缺乏公平导致民怨沸腾,民怨沸腾导致社会不和谐。尤为重者,由于分数决定命运,学生家长采取不正当手段攫取高分也就成为必然。故而,教育体制没有根本的拨乱反正,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由分数引发的各种教育乱象就不能肃清。

  社会上弥漫着功利和投机取巧的风气,这是中国社会的另一尴尬。形形色色的考试辅导教材,五花八门的提高成绩的药品广告,遍布市场的作弊工具......这些都是中国社会见怪不怪的现象。“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高校以分数定终身,学生自然以分数分输赢。这种社会现实决定了社会风气的功利和浮躁。

  就千百万家庭而言,更多的是无可奈何的从众心理。因为中国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超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在素质教育阙然和分数决定一切的情况下,中国孩子的学习负担同他们得到的爱同样沉重。尽管中国的家长呼吁减轻孩子负担,尽管中国的家长对教育体制颇有微辞,但他们不得不成为这种教育的跟风者。

  兴奋剂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并不重要。但全社会存在的不正常心理才是最可担忧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