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郭松民:官员要接“地气”才不会变成晋惠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15:33 新华网

  郭松民

  南京市副市长陈家宝“看个感冒就花了4000多”(6月15日《现代快报》),这使他对早已让底层民众苦不堪言的“看病贵”问题,有了一点切肤之痛(当然也不会太痛,毕竟他是可以报销的)。他因此而感叹商业贿赂的可怕,痛斥商业贿赂的可恨。我想,如果他进而能够在这种强烈感情的驱使下,重拳砸向商业贿赂,努力解决“看病贵”的问题,那么这“
4000多”就真的算是实现了边际效用最大化了。

  看病难、看病贵,民间已经嚷了很多年了,这个问题对副市长来说,应该是早有耳闻。但如果不是他恰好患了一次感冒,又恰好被这家不知深浅的医院给“宰”了一刀,他恐怕还未必会有如此深刻的体会,可见要知道梨子的滋味,还是要亲口尝一尝。文件上的数字,总是枯燥乏味的,哪有这么生动鲜活啊?

  由此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官员还是应该通过到底层社会去生活、去体验的方式,和底层民众建立起沟通的渠道,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对民间疾苦的感性认识,培养起对底层民众的感情。这样做,无论对迅速解决社会矛盾,构建

和谐社会,还是对提高执政能力,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都是大有好处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我看来,能够制约官员行为的因素,无非是两条:第一条是制度,第二条就是感情。制度是硬约束,感情是软约束。制度解决的是让官员不敢、不能无视民间疾苦的问题;而感情解决的则是让他们不忍见到民生多艰,愿意替群众多作考虑的问题。制度当然是更根本、更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但即便是在制度十分健全的情况下,也应该强调官员与民众的感情。在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就更应该强调这个因素了--真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制度不健全所带来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原本是有密切联系群众传统的。按照新制度学派的观点,传统也是一种制度。遗憾的是这些年来人们在强调制度建设的时候,却对“制度”进行了狭隘化的理解。时至今日,领导和群众的所谓“同吃,同住,同劳动”,已经成了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回忆,市长偶然乘一次公交车,就会成为一个轰动性的大新闻。官员们谈笑有鸿儒,往来皆富豪,白天文山会海,晚上灯红酒绿。底层民众的生活已经幻化为车窗外一道一闪即逝的风景,既然感受不到他们的痛苦,那官员们在制定诸如下岗、拆迁、涨价等加重他们生活困难的政策时,也就少了很多心理负担。

  官员要感同身受地了解底层民众的疾苦,培养起和底层民众的感情,除了多接触,并无捷径。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他们“偶然感冒”肯定是不行的,还是要有一些制度化的措施。比如最近安监总局转发了《山西省煤炭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井下的管理规定》,要求相关官员每月必须到井下去若干次,我觉得这就比较好;另有报道说,中组部决定今后要将民意调查的结果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参考因素,这也是一个令人鼓舞的进步。期待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积极的变化。

  官员不接“地气”,生活和底层民众没有交集,迟早会出晋惠帝式的人物,那就太糟糕了。顺便说一句,晋惠帝的下场很惨,他是在天下大乱后被人毒死的。所以官员们即便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也是应该到底层去接点“地气”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