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邓海建:还有多少英雄靠止痛片度日如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7日18:29 红网

  6月17日《生活报》消息:女工37年前舍身救火进课本,今靠廉价去痛片止痛。一位舍身救火抢救集体财产的女工,一位被烧掉耳朵、乳房和脚后跟的女工,一位身上异体植皮23次的女工,一位曾经走进全国全日制小学课本的女工,一位与王杰、刘英俊、向秀丽等英雄名字一样响亮的女工,她的名字叫方玉荣,如今却要靠廉价去痛片抗争病魔的折磨。

  在我青春年少,有句话让我热血沸腾了很多年——“我们的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
代。”英雄,是一个社会最美好的价值向度,但这些年让我们一次次脸红的是:那些挺过了千险万阻的英雄,再次被我们记取却是因为他们底线下生存的触目悲凉。对于方玉荣或者其他的英雄们,今日,我们早已拥有先进的医疗技术、也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弥补英雄们的创伤,但事实却是“邻居靠敲墙判断她是否活着”,我想知道:还有多少英雄靠止痛片在度日如年呢?

  眼下的尴尬是:活雷锋越来越多了,而活雷锋上法庭索赔的故事也越来越多了,这让我们大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更可怕的是:在越来越多可能成就英雄的危难中,英雄越来越不敢、不愿出头了。是的,价值选择的高昂成本让我们退缩,道德冲动的“事后罚单”让我们后顾有忧,从经济人理性分析,如果事后的经济鼓励小于见义勇为所带来的风险成本,英雄不是“赔钱货”是什么呢?——这是我们心照不宣的秘密,论说起原因来无非有二:一是抽象的道德语境,英雄永远高不可攀的居住在神龛里,所以他们只要景仰只要表彰只要感动不能谈钱,英雄渐次成为社会的“稀缺行为”;二是我们对英雄缺乏刚性的制度保障,基于《民法通则》和相关解释而作出的“根据受益人受益的多少及其经济状况责令受益人给予适当补偿”的规定既缺乏操作性、又不现实;英雄见义勇为的初衷并不是为了补偿,受益人也并没有欠什么人的债。如果见义勇为的人事后提出赔偿或补偿,那就降低了见义勇为的品格,已经是见“利”勇为了——于是,英雄的生存窘境和道德天平、法理悖论让我们混乱不已,这背后,我们恰恰忘却了政府机构的责任:

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公共道德支撑。公众不仅需要政府关注他们的钱袋,也需要政府关注社会的道德生态。对英雄的跟踪关注,不仅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更是这个社会的道德生成过程。

  其实,英雄给社会创造的是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的总和,为什么我们回馈给他们的只有虚化的精神奖励呢?还有多少英雄靠止痛片度日如年——这个问题让我们倍觉心寒,要真正回答好这个问题,需要相关政府对英雄及其家人给予不间断的踏实关注:从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应对他们工作生活的“英雄应急预警系统”,再到刚性法律救济……英雄,不是喊出来的,说到底是一种价值选择,而任何选择都是权衡的结果,“人间的道德总是沾染着烟火色”。

作者:邓海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