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曾昭平:不妨以郑培民精神选人用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8日00:21 红网

  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关键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率先垂范。在这方面,郑培民为我们树立了典范。这是湖南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在学习郑培民的荣辱观“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时说的一段话。(6月12日红网)

  当前,正值市、县两级党委换届之际,选准用好人是搞好换届工作的要中之要。古
人说,为政之道要在得人。江泽民同志说过:“选人用人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人选准了,用好了,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他顾全大局,公道正派,认真执行党的干部工作原则,以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为党和人民把好选人用人关,树立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榜样,为我们选什么样的人,怎样选人,指明了方向。因此,各级党委不妨学用郑培民精神选人用人。

  发扬郑培民同志甘当公仆精神,坚持以德才兼备的标准选人。德才兼备是我们党衡量、使用干部的根本标准。郑培民同志在二十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他在日记里郑重写下“永做人民公仆”的誓言,他的模范行为和崇高品德,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各级党委在选人用人上要积极发扬甘做人民公仆精神,坚持德才兼备、政治标准第一。在考察干部时,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对干部德才方面的考察,要考察其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尤其要看关键时刻的表现,看能不能经受住名、利、权、色的考验,能不能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坚决防止和纠正重才轻德、以才盖德的现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把那些身体力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的干部选拔上来;要把那些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
的人选拔上来。

  发扬郑培民同志的为民造福精神,坚持以群众公认的标准选人。郑培民同志信奉“老百姓比天还大”,把人民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始终保持与普通老百姓的平等关系,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尽管岗位多次变动,职务越来越高,但他心贴群众越来越紧。不论走到哪里,都要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与群众交朋友,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选人用人要像他一样坚持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相信群众,切实用好“群众公认”这把尺子,把人选准用好,防止用人失察。对干部的是非功过,群众自有公论。要创新考察方法,扩大群众参与范围和程度,落实好群众对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把党的政策、标准交给群众,把选拔的职位、条件公布给群众,让群众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发扬郑培民同志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用人。郑培民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各级领导干部当以郑培民同志为榜样,牢记“两个务必”,实践“三个代表”,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在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做艰苦奋斗的表率。一定要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护才的胆量,取才的方法,把优秀的人才选出来。在考察干部时,要注意考察他们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八小时外的生活作风,考察干部的交际圈、娱乐圈,对那些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人,不干实事,弄虚作假的人,因循守旧、照搬照抄,不思进取的人,作风霸道、不顾大局、闹不团结的人,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贪图安逸,铺张浪费、以权谋私的人,决不能提拔。

  发扬郑培民同志的警钟长鸣精神,坚持以公道正派的标准选人。古人说:“公生明,廉生威”。郑培民不管是对待个人利益、生活小节、家属子女,还是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始终坚持“警钟长鸣”。他经常警示自己:“情浓钱淡,永保清白”,始终坚持“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认为人家送“红包”就是送“错误”,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做公道正派的人,用公道正派的人。一方面,自身一定要做到公道正派,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怕得罪人,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公正地评价干部,准确地推荐干部,合理地使用干部。另一方面,在考察干部时,要始终坚持选公道正派的人,要敢于抵制来自方方面面的说情风和压力,要敢于批评伸手要官要权的人,对违反程序的任免行为,要理直气壮地予以制止和纠正。

作者:曾昭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