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董宏达:还有多少“我愿意花钱上”的志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0:15 红网

  “老师让孩子在志愿后面写上‘我愿意花钱上’的字样,不知道这么做是否符合规定。”因为儿子奇特的中考志愿表,7日,河北的张先生特意到北京咨询,“我孩子今年中考考了503分,如果不写,孩子在录取的时候会不会被刷下来?”而当地教育厅表示,学校此种做法并不符合规定。(7月8日《北京晨报》)

  学校说,鼓励学生在想报考的学校后写上“我愿意花钱上”,说是为了增加录取的
几率。还说“重点高中招考存在不同种类的生源,列出这样的志愿主要是针对一些自费学生,这些名额不会影响正常考取的学生”。事实上,即使不会影响正常考生,但这样普遍的号召,也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和家长的心里负担——大部分孩子都不敢不填上“我愿意花钱上”,怕出现意外。而张先生的儿子虽然表示绝不花钱上,并做出了没填的选择,但张先生仍然心不托底,于是特意请假到北京咨询。

  在我看来,在志愿后写上“我愿意花钱上”,表面上是替学生着想——为了增加学生的录取几率,但实质上是为学校收费多了一些保障。

  试想,如果说花钱上重点是正常现象,那么,在操作上也应该正常操作,即学生家长愿不愿意花钱上重点高中,无需在填报志愿时写明,在录取

分数线出来后,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去选择就是了。而现在把“花钱”填到了正规的志愿表上,由老师鼓励学生填写情况就大有不同了,这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种攻心的色彩,甚至有逼迫和推责的意味——你不填“我愿意花钱上”就可能出现不被录取的意外,到时候别怨老师事先没提醒。另外,在这种攻心术的作用下,学生的“我愿意花钱上”,在学校和老师那里就变成了“你愿意花钱上”,一旦在收费上出现了意外问题时,学校就有了把柄——一切都是学生自己的志愿,与学校和老师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类似情况在其他一些学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国家明令不准学校和老师在寒暑假期间办班补课,而一些学校为了能破例办班,就想出了个办法——以学校或班级名义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先讲明上级不让办班的要求,再分析假期办班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同时标明收费的想法,最后把办不办班让家长来选择,让家长签名表明意见。作为家长见到这封信会是什么考虑?如果不想办班还用发什么信?而想办班就要找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还得把后查责任推出去,这和前面提到的“我愿意花钱上”不是同出一辙吗?

  “我愿意花钱上”,不过是学校在收费上跟学生和家长玩了个小伎俩,虽然冠冕堂皇,但也逃不过张先生这样聪明家长的追问。河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填报志愿表不得随意乱加改内容,写上“我愿花钱上”等内容更不符合规定。

  难道学校不知道这不符合规定?这恐怕不可能。我认为,所以明知故犯,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办法具有两面性,有的学生和家长认可,有的则不认可,而且摆到桌面上,学校还能自圆其说;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在其背后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教育部门允许设置重点高中,允许重点高中计划外收费招生,有了这样的制度和政策,学校能不想方设法用好用足用活吗?如果没有重点高中这一说,或者没有收费也能上重点高中这一说,恐怕不会出现“我愿花钱上”的现象。由此不难看出,政策和制度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这大概也是河北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只表示“我愿花钱上”不符合规定,而不提出禁止要求的原因吧?

  如果仅仅是河北这一例倒也算好办,责令其整改就是了,问题是其他地方有没有这类情况?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禁止,会不会再延伸生发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奇招怪招?以至于把这种招法进一步发展成教育乱收费的潜规则?因此,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规范政策、健全制度入手,给家长一个明白,还招生工作一个清白。这是笔者关注并呼吁认真查处的关键。

作者:董宏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