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城市为何容不下玉米和西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9日00:31 新京报 | |||||||||
有向瓜农收900元卫生费的现代聊斋、有要擦皮鞋者统一着装的都市怪谈、有要建设“无摊城市”的城市乌托邦……在过眼的新闻里总有一些人,因为城市的面子而呼吸艰难。 “都4天了,到现在也没有一人来看望,更别说给我们付医药费了。”在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民医院,40岁的李玉梅哭着说。李玉梅称,几天前,她丈夫王志在街上卖玉米时,被市政管理人员打成肋骨骨折。(7月8日《大河报》)无独有偶。在同一天的《大河报》
在城市,谁会同情一筐鲜香玉米、一车甜蜜西瓜的命运?这一切,只因怕被玉米、西瓜“弄脏了地面”。而“弄脏了地面”的大抵是农民、下岗工人等弱势人群,他们为了生存而“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挣一份血汗钱,却不幸让“城市的面子”很不高兴。打伤农民的市政管理者可能忘了,制度之上还有不灭的人性。 为何玉米、西瓜在城市的命运如此不堪?是“市容市貌决定论”。在“街道整洁”的城市政绩表象观作祟下,一些好面子的城市政府,默认“能干队伍”运用暴力“清洁地面”。他们可以置现实的民生状况与人文取向于脑后,沿着权力路径走向思维的偏执,把社会胜境理想化地归置成“城市人自家的天堂”。于是,以玉米、西瓜为代表的民生利益,成了城市妆容上的雀斑,城市管理者以为必“除之而后美”。 是权力放大后的“执法惰性”。文明执法与野蛮执法的区别在于程序和手段,公正的程序才能带来公正的结果。 就逻辑而言,城管执法人员的权力边界以及可采取的手段种类,都不能逾越其应恪守的法理界限,但法规在赋予城管职责的同时,相应的监督机制却不完备,导致监管缺失下的权力异化成为常态。服务与引导能让城市干净、砸了玉米、堵了西瓜也能让城市干净,但从机会成本来看,后者的震慑力大、见效快、且成本为零,无怪乎被惰性执法者常用。 我在韩国旅游时,一直为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小摊小贩担心,这些普遍“占道经营”的行为,能与干净的城市相安无事吗?然而,这里的城市很干净,我也没看见一个城管。据说,当纽约市议会提出《人行道摊位修正法案》,要对占道经营加以“有条件”限制时,纽约市长否决了提案,理由是这将可能使一部分“新移民”、“小生意业者”的生存权利受到可想而知的损害……相比之下,我们的城市为何容不下玉米和西瓜? □邓海建(江苏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