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刘纯银:该给“世界遗产”旅游热降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0:05 红网

  “世界遗产”像一块“金字招牌”,为许多地方带来源源不断的旅游收入。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江西庐山召开的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和管理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们指出,“旅游超载”已成为世界遗产地保护面临的巨大威胁。(7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我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共申请到世界遗产31项
,其中文化遗产23项、自然遗产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列全球第三位,是名副其实的“世遗富国”。

  随着假日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发展,我国不少旅游景点依靠“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明十三陵每年有超过1亿元的收入,山西的平遥古城在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后的当年,旅游收入从每年18万元猛增到500万元;安徽的黄山,更是由每年数百万元增至2亿元。湖南省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1992年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后,连续10多年来旅游收入持续攀升,2005年的游客量达到千万人次。

  殊不知“世界遗产”的旅游热让“世界遗产”不堪重负。如日益增多的游客打破了敦煌莫高窟原有恒定的小气候环境,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以及窟内相对湿度增加,空气温度上升,正给敦煌莫高窟壁画、雕塑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害。虽然经几次大修,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举世闻名的、土木结构的布达拉宫,每天仍然要接待成千人,压力可想而知。类似不堪重负“世界遗产”并非这两处,这只是所有“世界遗产”不堪重负的冰山一角。据介绍,亚太地区作为一个经济快速增长区域,成为遗产保护的“重灾区”。目前全球已有34处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濒危名录”,其中亚太地区就有8处,居非洲之后列第二位。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地区项目专家景峰所说:“虽然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处遗产地列入濒危名录,但世界遗产不是终身制,遗产保护绝不能掉以轻心。”

  笔者认为:要避免“世界遗产”变“世界遗憾”关键是要给当前的“世界遗产”旅游热降降温。如果各地申遗成功后不注意保护,只知道一味地无序开发,把“世界遗产”当作“摇钱树”,最终必将付出沉重代价。如张家界,由于景区内修建了很多的宾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黄牌”警告,张家界为清理景区内违章建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期待所有“世界遗产”地理性对待当前“旅游热”,要在保持“世界遗产”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即以保护为前提,严格按照功能分遗产区,整治错位开发,拆除

超载开发,严禁破坏性开发。要懂得让“世界遗产”世代传承,永续利用,这才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作者:刘纯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