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菜头:炒作是思想文化界的奶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09:47 新京报 | |||||||||
在这个时代里,任何知识分子若想传播自己的思想,任何文学家若想流布自己的作品,那就必须和媒体合作。不要把这种关系形容成敌我关系,这是一种共生关系。 作家韩少功日前表示:炒作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毒瘤。学者葛剑雄也在自己的博客里疾呼:请媒体离学术远一点。
两位老师,一位是作家,一位是学者,按说不应该讲出那么不靠谱的话来啊?这些话上有灰,而且还很厚,看不出来有21世纪人类活动的迹象。 他们的这种心态我也能理解,我也很想在家里呆着写字,然后有各种肤色的青年手持各种羊皮手抄本上我的言论,飘洋过海,跋山涉水来到我的门前。为只为我和他们说上半言只语,拨亮他们心头智慧的灯芯,就这样顺手把思想传染出去,把文化传诵下去…… 还是打住吧,幻想太多伤身子。问题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21世纪不是公元前5世纪,我们已经早不用羊皮卷轴了。在这个时代里,任何知识分子若想传播自己的思想,任何文学家若想流布自己的作品,那就必须和媒体合作。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书斋可以阻挡人群的目光,从而把学术和文艺神圣化。但是在媒体空前发达的今天,如果知识分子还想对民众说话,就必须依靠媒体。因此,不要把关系形容成敌我关系,这是一种共生关系。在满足了作品和思想传播的速度要求的同时,也就得同时接受来自受众的各种偏见和误解。 因为在这种时代里,书斋内外的关系是平等的。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时代要比没有传媒的时代更好,因为虽说现在大众对学者、作家少了很多敬畏之心,但是绝对不会因为意见不合就把学者、作家点堆火烤得外焦里嫩。言论和舆论上的声音,对于个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和伤害呢? 学者、作家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媒体根据自己需求和喜好来报道呢? 为利益驱使的媒体报道叫做炒作。那么,究竟是炒作找人还是人找炒作?这个答案怕是非常明显。如果真是如此惧怕炒作的话,其实世界上还有J.塞林格的那种活法,一辈子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还有梭罗的那种活法,我算了一下,在中国偏僻的山区那么过活,每月的生活费也就一篇专栏的稿费而已。从技术上来讲,炒作是完全可以避开的,但是为什么没几个人真的那么去做?而是写文章批判炒作,接着被炒被作? 后来我想明白了,大概炒作可以被分为两类。一种是炒作别人,那就是所谓毒瘤。另外一种是炒作自己,这则是真诚赞扬。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思想文化领域所必须的。只是媒体资源有限,所以有点不够分。不够分的情况下,那么就只能抢。 一旦抢起来,世界就被被渭泾分明地分裂开来,一部分属于好人,即我。另一大部分属于坏人,即他们。因此,“我”反对“他们”就有了极为正当的理由,而根本不用理会自己同时是否也叼着同一个奶嘴。 □和菜头(云南专栏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