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楯:综合国力也该包括公益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3日00:44 新京报

  我们不要一看到综合国力就认为它只是资金、物质资源、能源、人力等,还应包括制度、文化,包括民族的品性,包括我们有没有仁爱之心。

  人的关爱之心、公益之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我们都知道,在近几年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被提出,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又深深感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和世界,有着诸多不和谐的
地方。

  现实并不像我们理想中的那样,它实际上是由利益、主张等各不相同的人群组成的,总有些人可能暂时地,甚至是较长时期地,处在一种困境或者不幸之中,他们是需要帮助的。

  以国内而言,我们知道几年前的“两会”期间,总理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说到,我们这个国家在当时个人年收入在625元以下的有3000万人,865元以下的有9000万人(包括前面的3000万人),城市中享受低保的有2200万人,加在一起也就是1.1亿。我们也知道,按照官方公布的数字,我们城乡间的收入差别接近是1:4.这里有一个问题,可怕的并不只在经济收入的差距,而是有些人只顾自己,有时候甚至是全无诚信,还有的时候甚至是突破了人伦底线。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人为本、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被提出。我觉得,这是个根本转变,它将带来发展目标的改变。

  从计划经济走来的特殊经历,使我们缺乏两样东西,一是在制度上我们缺乏公共事务、公共服务、公共政策、公共空间等概念;二是在态度上,我们缺乏认可多元心态,缺乏应尊重别人有和自己不同的权利的认识,缺乏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

  当我们的社会正从一个总体性很强的社会,分化为政府管辖的领域、市场领域、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时,我们注意到公共领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它的空间狭小。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有一个让大家能够做好事,做公益事业的公共领域,以使善治得以形成,使政府、企业、非政府的和非盈利的组织、社区、志愿者,以至使国际社会、世界公民社会能有更好的合作。

  除了制度,我觉得更需要改变的是观念,我们习惯了心存敌意,我们长期不理解合作,不理解共生共存,不理解双赢。正是在人与人为敌的同时,人才与自然为敌,使我们生存所依赖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都受到了影响。

  当多数人能在使自己生活得好一些的时候,更多地关注别人,更多地帮助别人,我们这个社会,我们这个世界,就会更好一些。正因为如此,仁爱之心作为一种公民素养,也是我们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要一看到综合国力就认为它只是资金、物质资源、

能源、人力等,还应包括制度、文化,包括民族的品性,包括有没有仁爱之心。正是这种仁爱之心、公益之心,才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缺乏这种资源,经济虽然可以增长,但社会永难和谐。

  只有有了仁爱之心、公益之心,才可能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的前景才是光明的。

  作者李楯 系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