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张敬伟:京港名校相争,学子得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8:49 东方网

  昨天,记者从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京港大学校长高峰论坛”上获悉,香港中文大学在内地的招生录取工作全部结束,有4省的文科或理科状元被该校录取,其中北京地区有7名学生获得了50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7月23日《新京报》)

  沸沸扬扬的京港名校状元争夺战基本降下帷幕。虽然,北大、清华是否沦为“二流”的回响袅袅不绝,但北大清华明显是胜者。据7月22日《京华时报》报道,北大、清华今年
共囊括全国状元79名。而之前被批靠高额奖学金“挖”生源的港大也公开了今年的招生结果,据香港大学中国事务总监黄依倩介绍,今年在内地的招生中,至少有2名以上的高考状元在笔试和面试中“出局”,“他们选择的志愿和专业理想不太相符合,有的对到港大读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学生我们则认为港大不能提供给他最想要的学习条件。”黄依倩说,这说明香港大学不存在用高额奖学金抢内地生源的说法。(见7月23日《新京报》)其实,京港名校相争的最大获益者恰恰正是寒窗十年苦读的学子们。

  其一,增加了考生们的遴选空间。向港名校内地招生,使得学子们选择面更广。就所谓的高考

状元而言,以往只能眼盯北大清华,而且限于北大清华的地域招生限制和填报志愿甚至户口等综合因素的掣肘。状元们未必能够上得了北大清华。香港名校来了,状元们可以多了好几个选择。就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透露出来的消息,约有10名左右的状元入港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不是状元的考生也可以香港名校的面试中和状元们进行PK,以实际表现胜出而少了一考定终身的遗憾。如果说,香港名校的介入给状元层级的考生多了选择空间,北大和清华则给了中上高分层的考生多了更多机会。据报道,北大清华今年自主招生的比例为5%,分数可降20分。还有就是,北大清华同时缩减在北京地区的招生数额,扩大在其他省市区的招生数量,无疑对学子们是利好消息。

  其二,促进北大、清华和学子权利义务的对等。有竞争才能有发展,这是刚刚在上海结束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国大学校长们的共识。对北大、清华这样的国内名校而言,面对香港名校的“掐尖”压力,相信会有所触动。除却教育体制上的宏观因素外,相信北大会在中观层面的教学软硬件上的调整与改善,微观层面的人文关怀、奖学金等做出不同以往的调整。市场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而言也不例外,在各高校择优而教的同时,学生们同时也有择优而学的权利。谁提供的条件好,谁就有优势。

  虽然北大、清华对香港名校提供高额奖学金的行为不以为然,但在中国教育乱收费的困扰之下,一些品学兼优的贫寒学生选择香港名校却是不争事实。而这,是北大、清华最大的生源损失。最为重要的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中国名校时刻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挂在嘴边,须知奢谈虚妄的社会效益是没有意义的。也许北大清华更应明白,香港名校吸引学生的不只是高额奖学金,还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从此而言,高校和学生处于权利平等的主体地位是社会的进步。而这,也是学子们学习权利和未来的工作权利得以保障的基本前提。

  其三,教育全球化下学子得利和国际利益受损。教育全球化是大趋势,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杨东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对外开放将会促使这个过程加速,改变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陈旧、落后的高等教育制度。原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比较研究室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高等及远程教育计划专家王一兵认为,如果有朝一日,我们的政策开放到麻省理工学院可以或者产生兴趣在

清华大学旁边办学,哈佛可以在北大旁边开办他们的分校,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两位专家提出的问题很尖锐,在全球化潮流汹涌而来的大势下,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有2亿中小学生,而本区域的韩国、日本、新加坡包括中国的香港、台湾地区有的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世界一流的办学条件,缺的就是优质生源。香港大学“入侵”只是先导,未来会有亚洲甚至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名校到中国内地“掐尖”,从学生的角度看,未来入学的选择面更广更宽,就业机会更多,诚为好事。但从长远的国家利益而言,中国却面临着优秀人才外流的隐忧,不得不虑。

  正如入世会给国内的某些产业带来冲击一样,教育体制也必须经历融入世界先进教育体系的考验。北大、清华为中国高校的翘楚,建立起和世界接轨的现代大学制度迫在眉睫。而衡量改革成败的标准并不在“一流”还是“二流”。而是能否留住学生,留住人才!


作者:张敬伟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