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奚旭初:先考上大学再搞素质教育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08:56 浙江在线

  以解决色觉障碍的交通道路信号灯的发明而获得国际中学生创新成果大奖的山东考生潘立群,今年高考失利被淘汰出局。尽管他的发明引起了一些高校的兴趣,最终因为各种规章制度,没有一所学校敢破格录取他。(7月23日新华网)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高考成绩不过线,于是被淘汰出局,这很难说不公平。然而人们有理由怀疑,眼下的高考制度,如何体现对创新发明价值的认同?“一考定终身”的人才
选拔模式,会不会将更多潘立群这样的创新少年拒之门外?我们不知道已有或还会有多少创新少年进不了大学门,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认分不认人”的高考制度导向下,旨在培养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的素质教育早就成了另类。

  有教育专家为素质教育大声疾呼:如果只为了应考,这样的教育必死无疑。然而有人回应专家的呼吁,说道在差了一分也不行的应试教育的一统天下,“必死无疑”的死也许还很远,但“分不如人”的死却年年要死一回——在“先死”和“后死”之间,又有多少人会选择“先死”?这个回应,其实更是家长的共同心声。家长们反对素质教育的理由似乎也无瑕可击:都说素质教育好,但高考是按分录取,孩子差一分也进不了高校的门。大门都进不去,素质教育又有何用?还是先对付高考,考上大学以后再来搞素质教育吧!

  无论是“先死后死论”还是家长们的“先对付高考论”,现在都可以从18岁的山东考生潘立群身上找到最新的佐证了。不知道潘立群和他那些今年已走进大学的同龄人谁能笑到最后,然而眼前的事实是潘立群已经“先死”了。殷鉴在此,“先死”和“后死”,该选哪一个?这个问题其实并无悬念,倘若只以几门功课论长短、只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评价机制不改变,那么选择了应试教育,至少现在不会死,那又有什么理由自已先去找死呢?这难道不正是是现行高考制度乃至教育体制的一个死结吗?


作者: 奚旭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