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育琨:高房价为什么挡不住购房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15:02 大洋网-广州日报
   王育琨

  为什么住房价格高涨,还不断有人投资买房?一般化的解释于事无补。深入剖析中国当下把住房投资需求推动膨胀起来的独特机理,对把握中国住房市场的走向,至关重要。

  中国经济20年持续每年10%的增长速度,其中80%转化成居民收入,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量,而居民收入中的40%转化为储蓄。但这笔庞大的金融资产的分布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有些人年积累百万以上,而有些人则勉强糊口。在少数人手里集结的金融资产,还可能要遭受负利率的煎熬、股市的重重黑幕堵截以及花样百出的“老鼠会”的沉陷。高增长、高储蓄,金融资产集结的巨大差距,另外再加上投资渠道的狭窄,使得住房成了一个泄洪口。而且,在住房投资中集结的,不止是现有城市居民的收入,更多是居民的未来收入(抵押贷款)和非城市居民收入(非城市居民的亲朋好友集拢的资金)以及转型投资基金(温州炒房团与各类中外基金)。资金如此之多、如此之丰富,住房价格一时很难按得住。

  住房改革的本意是要解脱单位对居民住房需求的责任,而实际上不仅没有削弱,还因为体制改革没有跟进,使得单位成了住房需求膨胀的一个重要诱因。据7月29日报道,

审计署上半年共审计184个单位,专项审计调查31个单位,查出违规问题金额223亿元。2005年1月至11月,全国共审计9.1万个单位,查出各类违法违规问题金额2900多亿元。这些资金多数都跑到住宅建设上去了。有的城市如重庆还在搞二次福利分房,一位70多岁的一般退休干部,只有老两口,以前已经分得130平方米的房子并且便宜买下,这回又以1300元的低价分得一处160平方米的房子,而同类房屋的市价在3000多元。
公务员
的住房在当地形成了很强的示范效应。改革前住房福利扩张虽然在搞,但是路径不多。现在花样翻新而且都合理合法!只要你不是往自己兜里装,多少都没事。这就是我们的体制!

  中国城市居民,虽然住在现代化的宅子里,观念上却还残留着农民意识。农民意识,重实体轻虚拟,重元宝轻票据,重现金轻虚拟。西方社会是经过没有宅子的农奴转变为产业工人而来。而中国农耕社会文明,却是建立在一家一户的恒产稳定性的基础上。毕竟上千年的文化积累,在短短的20~30年时间里怎么可能把农民的本性转变过来?一个父母如果不能为后代置房,将是一种耻辱;一个人能够置房,是有恒产恒业的标志,是有稳定社会地位的开始,所以宁愿做房奴,也要买房。现代经济是以工作流动为本质特点的。即便是在一个公司工作,一提升就要流动。中国城市人要真正适应这个社会,还有待时日。而且,中国当今社会女性的拥有心理在家庭决策中的地位不容低估。女人买一件时装,可能一生只穿一回,但是它要摆在那里;一件大钻石首饰,可能一生也戴不了一回,但她要保存;一个男友或丈夫,她不是不相信他的人格,但只有整天陪伴在身边,她才有安全感。这种占有欲表现在住房上,便产生了住房自有率最高的国民性。

  其他强劲的助推力量还有某些官员对GNP的盲目崇拜、

开发商一波又一波的“新住宅运动”以及银行按揭的放大效应。这些方面论述已很多,容不赘言。

  每一个人是一个宇宙。每一个市场也是一个宇宙。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宇宙中,才能够理解复杂表象背后的理性。中国住房市场迫切需要洞穿混乱的理性。(编辑:张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