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中和:当以法律遏止“网络通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9:29 四川新闻网

  2006年,“网络通缉”骤然成为中国互联网络上最为显赫的名词。从震动海内外媒体的“铜须门”案,到近日广为流传的上海教授通缉流氓外教,每一起事件无一例外地都引起无数网民呼应,网络通缉顿呈“民间虚拟法庭”之势。它以网络平台为载体,以公布各种私人信息为方式,以虚拟和现实的双重道德讨伐为利器,对形形色色的“作奸犯科者”予以惩戒。所有那些参与审判的“陪审员”们,是躲在黑暗的数码丛林里、以“无名氏”方式发言的城市哄客。他们高举话语武器,狙击那些被设定为“有罪”的道德猎物。

  在获得道德优越感和集体狂欢的双重效应下,网络通缉成为许多网民争相仿效的时髦方式,以赢取万人争睹的意气风发。最近,在人气旺盛的天涯网上,一起毫无意义的网络争端,引出网络虚拟法庭的开张。但不幸的是,最后带来一场现实的讼争,虚拟法庭本身成为被审判的对象。

  事情源起于网友“百昧”的帖子,他试图辨析在天涯社区中颇为活跃的“牙疼妹妹”的身份之谜,并得出“牙疼妹妹”是女扮男装的结论。这个看上去风火旺盛的“牙疼妹妹”称:“把本姑娘说成是男人简直太令人愤怒了。”继而对“百昧”展开网络追查。不料,一名湖南网友被误认为被通缉者,个人手机和家庭住址被公布上网,甚至连8岁女儿是领养的隐私也被抖露出来。自此,大量的骚扰电话打乱了他的私人生活。由于找不到发布隐私的网友,他愤怒地把天涯网站告上法庭,要求赔偿80万元的精神抚慰金(《信息时报》9月2日)。

  或许,“牙疼妹妹”图个人之快引发的这起从虚拟到现实的连环讼争,只是汹涌的网络通缉中一个微小的插曲。但这个事件作为网络通缉的第一起名誉索赔案可能昭示的是,将原本不具备任何合法性的“网络虚拟法庭”推向现实法律规约的边界之内,以现实法庭遏止网络法庭无序的道德惩戒。

  然而,这个事件更应该成为成千上万中国哄客们进行反思的沉重起点。互联网以其特有的技术特征,为中国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参与和自由表达的公共平台。面对许多侵害平民百姓利益的事件,网络舆论曾经表现过它强大的力量和令人期待的一面。可悲的是,以匿名为特征的网络平台,没有发育出健康的公民团体,为捍卫民权和推进宪政提供理性的支持,反而滋生出一个集体无理性的哄客群体,从被围捕的猎物的痛苦中,寻求着泛道德化和娱乐化的狂欢——但抽象的道德评判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包括哄客在内的所有人都可能轻而易举地成为它裁判的对象。(中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