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如何避免审计成果的“烟花”命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18 浙江在线 | |||||||||
“审计风暴”已刮5年,如果不想让审计成果成为一闪而过的炫目烟花,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理念与体制的转变。审计署应从道德的制高点上下来,寻求一个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的落脚点,而其他政府部门则应该从资金与权力的台阶上走下来,与审计署一起搭建公共财政的平台。如何避免审计成果的"烟花"命运 舆论对于6月底国家财政最大的看门人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不点名报告的批评墨迹未干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审计部门并未澄清。我国的审计正在由违规审计向绩效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过渡。无论从人事还是从体制而言,这样的转变都绝非易事。中国国家审计署的公务员总量是美国国家审计总署的十分之一,但面临经济转型期与公共财政建设期的中国国家审计署,比之处于成熟市场的美国国家审计总署,任务要重得多,压力也要大得多。 “审计风暴”已刮5年,如果不想让审计成果成为一闪而过的炫目烟花,必须辅之以相应的理念与体制的转变。客观地说,与审计风暴初刮之时所面对的强烈反弹相比,各部委的态度已经配合得多,和顺得多———但压力来自更深的层面。 最大的障碍源于审计部门的执法力量有限。审计人员盼望的法律武器———新修订的《审计法》虽然于今年3月出台,明确了审计部分的执法主体地位,加强了审计范围与力度,但草案中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审计机关正职、副职负责人的任免,在提请决定前,须经上一级审计机关同意”被修改为“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说明审计部门的垂直管理难以实现。为此,审计署不得不加强特派机构的力量,以减少地方干扰,否则,经济责任审计根本没有实行的可能。 从审计署的性质上看,只不过是行政链条中的一环,其处罚权力有限。正如现实所示,审计署最大的威力并非来自于处罚,而是来自于信息公开,以及违规审计之后其他执法部门及时、有力的介入。“审计风暴”之所以刮得起来,不能不说是审计署借用了更上层的行政权威,否则,那些行政层级远在其上的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的反弹将使其丧失生存空间。审计署也从不讳言这一点。 但长此下去,审计署难免独木难支。只有司法部门、执法部门、纪委、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及时介入,才能避免审计成果被架在半空中、要求被审计出问题的部门自行查处的窘境。以福利彩票为例,几乎年年审计出问题,今年第5号审计公告又出现了福彩中心5500万元资金面临损失风险的严重事件。人们有理由质疑,如果司法部门不介入,这一问题是否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呢?如无责任追究相随,刮“审计风暴”的目的何在呢?难道仅仅为了追求舆论上的烟花效应? 另一重主要障碍来自于各政府部门对于公共财政体系预算约束的忽视,黄仁宇在其名著《万历十五年》中认为,中国社会近现代之所以发展缓慢,是因为缺乏“数目字管理”,现在虽然有了财政预算,但从审计署历次审计结果来看,各政府部门包括直接掌握财政的中央政府部门仍然对数目字极为轻慢,视有若无,以至于预算约束弹性极大,老数字可以套用到任何时候、任何项目。 此次审计署公布的42个部门单位2005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虽然程度有轻有重,却几乎个个存在问题,应该列入预算而不入,预算超支、迟滞比比皆是,甚至还包括财政部、央行等核心部门,这说明人大对预算约束十分不力,如此数目字管理,等于没有数目字管理。 由此看来,审计署需要与之抗争的不仅有各部门的权力,政府官员的私欲,还有无预算约束的公共财政的放任自流,以及官员普遍的不尊重公共财政预算的习惯。 审计署应从道德的制高点上下来,寻求一个监督与公共财政体制的落脚点,而其他政府部门则应该从资金与权力的台阶上走下来,与审计署一起搭建公共财政的平台。叶檀(燕赵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