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伯静:学生体质下降与人均体育经费不足无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12:00 光明网 | |||||||||
姜伯静 中国学生体质弱已经是全宇宙都知道的事情,不用说与欧美的大个子比,就是与近邻日韩相比,我们也早就被人家远远的甩在了后边。在为未来担忧的同时每一个人都不禁想问,为什么孩子的体质会逐年下降呢? “人均体育经费不足”,“不能按最低要求配备体育器材”,这是《中国青年报》带给我们的答案。(9月9日《中国青年报》《人均体育经费不足3元学生体质怎能不下降?〉
试想,没有体育器材,我们照样可以通过跑、跳等无须借助器材的活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效果还不会太差。如果准备下人均万元的体育器材却没有时间来运动,与没有器材毫无区别。所以孩子体质差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缺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而并非缺少体育器材。 “调查100名中学生,过半数每天锻炼不足40分钟”(2006-08-25河南日报),是一个并非个案的案例。在应试教育肆虐的今天,孩子们的体育活动时间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步减少。孩子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在爬“书山”涉“题海”之中,“竹竿”、肥胖、近视则成了中国学生的特色,这样怎么可能有强健的体魄呢? “人均体育经费不足”只是体育器材公司经济效益下降的原因,而并非“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即使解决了“人均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也顶多是解决了某些利益实体的困难,与学生无关。如果我们真的认为“人均体育经费不足”是“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那么不但这一代孩子,就是下几代孩子的体质也不会强起来,因为我们缺少的是体育锻炼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