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陆志坚:当心“卖身救某”成为时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8:37 东方网

  继大三女生陈易“卖身救母事件”之后,“卖身救某”不仅沦为一种社会“流行病”,还是众网民积聚名气、吸引眼球的惯用伎俩。连日来,一篇题为《出家未遂,我孙志明愿为出书“卖身”》帖子在各大网站的社区引起激烈论争,自称“文坛败类”的网络写手黑龙江省大庆市孙志明再次打出“卖身牌”,表达自己因没有名气而“出书无门”以及两次出家的无奈。(9月21日大洋网)

  真不知道如今的世界怎么啦,浮躁不安、喧哗虚伪,动不动就鼓噪出卖身体,什么“卖身救母”、“卖身救父”、“卖身救兄”等等,如今又出了一个“卖身出书”,好似“弱势群体”唯有“卖”才能走出生存困境,“卖”成了金钱之外的一种万能。只是这“卖”有多少真实性,有多少是无奈之下的无奈?

  或许,孙志明是一位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为执着地坚守自己的创作信仰,已走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连续三个月没有出门,靠吃方便面度日”。但是,因此而“舍身成文”抑或是“自杀”,用一种道德恐吓来胁迫社会,达到自己“卖身出书”的目的,这种将个人意志强加于社会而谋取一己私利,本身就是一种不明智甚至是不道德行为。

  正如网友所质疑的那样,“卖身出书”这种不成熟的性格、不理智的举动不是正常成年人应该有的,任何接济只是一时,自力更生才是一辈子。如果真心爱惜写作,爱惜自己的作品,首先要爱惜自己,连生命都不珍惜的人,上帝也救不了。“我鄙视没病没灾出来讨饭的,但尊重捡垃圾度日的老人。那种因懒惰或过分偏执于某种暂时无法实现的东西就放弃生存的努力,根本不值得同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做人就应有志向。”

  不要说网友的指责过于偏激,为“出书”而“卖身”,这种“书”是否具有社会价值,本身就值得掂量。如果说当初卖身求助有点为文学付出的意味,后来说自杀多少更像是威胁。公众的救济不是一种债务,用父母所给的身体来“寻死觅活”,既是对父母的不孝,也暴露出了其缺失做人的责任感,如此潜心文学毫无意义。

  当真正的弱者“卖身救某”时,社会理应予以救济。而“卖身救某”一旦成为时尚,便是一种堕落,恐怖可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