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张敬伟:标准孔像存在也应视作一种合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0:00 东南早报

  江苏徐州 张敬伟

  孔子长什么样?历史长河早已湮没其真实情态,留下的是其思想。对于儒教文化为我民族心理主线的前提下,孔子的形象具体化反而没有了意义,抽象化的千人千面更符合天人合一的哲学意义。从今年1月份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制定孔子标准像始,相关的争议不断。反对者以为,唐人吴道子已有孔子行教图,再创制孔子标准像实属画蛇添足。此外,反对者
还以为发起者有商业操作之嫌。事实上,孔子像引发的争议不涉是非,而是多元社会图景下不同立场的博弈和反弹。

  对于“标准孔像”,民间并不关心。陷入语言争锋的乃是专家学者,之后才是媒体的报道。因而这种争议局限于狭窄的空间,并未引发民意的酝酿。就是反对者也有逻辑上的困扰,一是唐人吴道子能画孔像,今人为何不能?二是既然存在“千人千面”的孔子,中国孔子基金会亦可推出自己的“标准孔像”。透过反对者的表面声音,其实反对的是中国孔子基金会独断专行的孔子肖像处置权和解释权。虽然中国孔子基金会否认商业操作,但出台的标准孔像具“山东人相貌特征的忠厚长者”,也难掩地域功利因素的考量。

  理性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地力所能及调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经济或利用历史文化名人提高知名度并非坏事,也用不着掩饰本我的功利意图。但孔子是全中国的历史名片,更是世界文化名人。要不要给他定制“标准像”,孔子老家曲阜说了不算,而是全体国人说了才算。

  反对者的声音是孱弱的,因为这种呛声仅仅来自个别学者和媒体,无法引起公众发声的共鸣。造成这种原因的除了不涉及民众的切身利益,更重要的是“标准孔像”的存在无伤大雅和无关大局。中国历史文化传统重写意而轻写实,因而在照相技术传入中国之前,无论帝王将相抑或文化名人,其传世的画像均为写意。尊孔时代,孔子像自然如吴道子笔下的雍容宽厚;亵孔时代,孔子就成了开历史倒车、猥琐虚伪的“孔老二”。甚至被丑化为盗跖剑指的“小丑”。对公众而言,也许是孔子的思想早已浸透其精髓而如影相随,对于现代人描摹的孔子具体影像反而漠不关心了。沉默就是态度,静观也是立场,因而公众的噤声是理性的。

  发布者的行动是孤注一掷的,而且取得了实际效果。据悉,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国际孔子教育奖”奖章首次使用了孔子的这一标准像。需要说明的是,这也未必就证明新版“标准孔像”成了规范的摹本,除非借助行政公权强制推行。但是,“标准孔像”作为一种现实存在,也应视作一种合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