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石横:印度竞争力超越中国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8日11:25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 石横

  世界经济论坛(WEF)9月26日最新发布的2006-2007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排名第54位,相比去年下跌6位。印度则排在43位,领先中国11位。WEF指出,中国的新技术参与度较低,成为排名下降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在银行、教育和环境等领域有待提高。WEF还建议,中国应在降低政府管理负担、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努力。(本报今日A21版
)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固然有今年的报告采用了全新的全球竞争力评估指数的因素,况且排名下跌也不等于末日到来,但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性衰退仍然有必要加以警觉。

  在谈及全球

竞争力的时候,不管是国际观察家,还是国内的公共决策者、专家学者,都不免拿印度来和我们比较一番。因为印度和我们同为亚洲国家、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同样属于第三世界,甚至连工业化的起点都大体一致——二者的这些相同之处,让我们在审视自身发展时有了迫近的参照物,在国际上这种比较甚至形象地被称为“龙象之争”。

  “龙”与“象”分别是中印两国的图腾之物,作为民族气质的延伸,两国在经济上也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经济发展气质:与印度“教徒式”增长(不紧不慢、不温不火)不同,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赶超式”增长。当然,每一种经济增长方式都有其优缺点,但今天看来,印度“治大国如烹小鲜”式的增长更容易达至理性、规避风险、减少曲折,创造一种集约式发展的路径。而反观我们,经济的高速增长是以环境污染、制度失灵为代价的,而我们所牺牲的这些东西恰恰是之于国际竞争力最可宝贵的因素。

  是的,我们拥有优秀的基础设施、强势的财税制度、无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在上述方面,印度与我们的差距是不能以道里计的。但印度的优势在于以IT产业为龙头的高科技产业和世界领先的服务业。事实上,印度通过扬长避短,以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既没有污染环境,也没有浪费资源,更没有造成银行业的坏账、呆账,工业体系的畸轻畸重,恰恰相反,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发展,理性而适度地带动了其他产业的“自然的增长”。相比之下,我们却长期在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徘徊,不仅所得甚少,对产业工人也造成了种种不公。不仅如此,社会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教育、环境、社会保障领域面临着进退维谷的局面。如此看来,印度的国际竞争力赶超中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印度国际竞争力超越中国,应该让我们对这个近邻有更多的关注。世界经济论坛今年扬弃了“增长竞争力指数”,对我们也是一个警醒。致力于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应把更多的目光放到其他方面——教育、环境、制度建设、社会保障、行政成本,等等。吴仪副总理在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所言“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正可看作是我们反思的起点。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