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栗涛:中俄能源合作柳暗花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9:50 国际在线 | |||||||||
作者:王栗涛 “估计11月8日俄罗斯总理访华会有很大的能源新举措。”一位消息灵通人士10月9日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 “我们与中石油进行了几次谈判,希望能共同开发我们丰富的油气资源。”9月末,
有专家向本报记者表示:“他们(俄)开始着急了,因为现在中国面对多个卖家,而不是以往只面对俄一个卖家。” 俄国“熊”感受到压力 今年3月,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访华,中土两国签署了《土库曼斯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铺设土库曼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的总协议》,土库曼斯坦承诺从2009年开始每年对中国出口300亿立方米天然气。紧接着,5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萨克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关于联合开展哈萨克斯坦至中国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 “这两个文件的签署让俄罗斯感到来自中亚国家对中国天然气市场的竞争,这也是促使俄罗斯下力气尽快落实东线方案的重要原因。”中石油海外勘探公司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谈出自己的观点。 就在中哈协议签署后一个月,俄罗斯石油公司就未来20年内萨哈林—1号项目向中国出口80亿立方米天然气事宜与中方企业进行谈判。俄方明确表示,希望中俄双方能在2007年前结束谈判并签署合作原则协议。普京总统也在9月18日明确表明俄罗斯的态度:“我们将通过两条天然气管道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十年后俄罗斯对亚太国家的石油出口要从现在占俄出口总量的3%上升到30%或者更多。” 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庞昌伟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分析了这几件事情的内在关系:“普京的话是说给欧盟听的,表明俄罗斯想摆脱三十年来对西欧天然气和石油出口市场的依赖。”他说,如果俄天然气工业公司对亚洲的出口量真能达到其出口总量的20%-30%,那么俄罗斯就可以摆脱对单一进口商——欧盟的依赖,这将使得俄在与欧谈判天然气新项目时更加有底气。 俄罗斯加快东线建设速度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俄罗斯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所长马卡罗夫竭力回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问题,但他表示:“俄罗斯不想被其他国家所左右,但肯定想减少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价格的控制。” 中国公司难进俄罗斯 虽然中俄有关能源的合作意向很多,但是每到关键时刻中国公司均失败而回,比如,2002年12月中石油被迫退出斯拉夫石油拍卖会;2004年12月,中国石油公司表示有意收购“尤甘斯克油气公司”,但最后未能参拍,而贝加尔金融集团胜出后,却把股份悉数转卖给俄罗斯石油公司。 “要真正进入俄罗斯很难。”业内人士对于中国公司频频兵败俄罗斯而叹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田春生有自己的看法,“俄罗斯本身是欧洲国家,战略重点自然也就放在欧洲,俄罗斯对中国有需求,但也会有很大的防范”。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认为,俄罗斯国民的倾向是只卖产品(油气),而不想卖产权(油田),但中国在海外的战略思维还停留在要买下产权(油田或很大股份),因此中俄能源合作多次走向“流产”。 “我们还是需要寻找到一个双方都能达到利益最大化的契合点。”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邢广程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 邢广程认为,中俄双方能源合作决不只是单纯的能源输入和输出,而应该把能源合作视为两国交往的新活力。 中俄将互换能源大礼包 “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应该放大来看,要立足于大能源的战略构想,”邢广程对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现状感到担忧。 但记者获悉,中俄之间将会有一系列的“能源互动”合作计划:首先,今年中国公司参与俄油田开发,同时,俄罗斯公司也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以便能进入中国成品油销售环节。其次,中国田湾核电站1、2号机组完工投产后,俄罗斯将继续参加3、4号机组的建设。此外,两国还将继续研究中国向俄罗斯买电的方案。 “双方交流一定要互动起来。”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夏义善一再向中国经济时报强调“互动”这个词。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