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曹林:警察管不得小学生缘于国民惧警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6日06:13 中国青年报

  曹林

  广州市开始实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联系制度,以后每个学生手里,都有一张功能类似司机驾驶证的交通安全卡,一旦谁交通违法被交警逮住,就必须交卡登记,领一张《教育通知书》。情节严重的,会受到学校操行扣分和取消评优资格的惩罚。警方整治“闯红灯”从娃娃抓起的举措,在赢得学校欢迎的同时,也招致不少公众的反感,认为警察这样做很残
忍,容易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信息时报》10月24日)

  我赞同广州警方这一举措。这不仅是交通安全问题,更是自小培养一种严格的规则意识。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故事:一个德国人深夜偶闯一次红灯后,保险公司要求增加保费、银行要求提前还款、儿子学校要求现金交学费——不守规则,必然受罚。而一个中国游客到德国旅游时,习惯性地闯红灯,他以为车主会紧急刹车,可严守规则的德国人没有,车从他身上辗了过去。如今,赴德指南上特别强调:“在德国一定不能闯红灯”——国人这方面太缺乏规则意识了,以至传染到孩子身上。所以非常有必要从娃娃抓起,让违规的孩子正面警察,自小感受违反规则的严重后果。

  交警“抓”违反交规的小学生,既有利于他们的安全,也能养成孩子的规则意识,一些公众为何会排斥呢?我想,这缘于国民在与警察的日常交往经验中,沉淀下一种普遍性、根深蒂固的“惧警情结”——内心对“警察”这个符号充满恐惧,觉得警察手中的权力很大,警察总是找麻烦的、暴力的、罚款打人的,老百姓被警察找上总会吃亏。因为成年人有这种“惧警情结”,他们把“恐惧”也投射到对孩子面对警察时“弱不禁风”的弱者想像中:觉得警察对孩子执法会吓坏孩子,会侵犯孩子的权利(大人都无奈,况孩子乎),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百姓本不该怕警察,因为警察是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保卫公众安全的,警徽和警服该让市民感到安全才是。在法治健全的国家,老百姓最不怕的就是警察。严格地对警权的约束,使警察很有亲和力,行人常喜欢停下来跟巡逻的警察打招呼和开玩笑,甚至到警车里听警察讲一些防卫技术。“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也使公民面对警察有“风能进、雨能进、警察不能进”的权利自信,即使坏人也不怕警察,因为法律对“坏人”的权利也有保障,警察不能乱惩罚。

  而在我们的法律语境中,由于对警察权力缺乏约束、对公民权利缺乏有力的保护,你在家看碟时警察可能会闯进来搜查,你走路时警察可以把你叫住查暂住证……这种面对警察的无助,养成了中国人的“惧警情结”:“祝你今天碰上警察”成为一句诅咒人的话,“最怕警察敲门”成为许多人的经验。去年两会时,新华社记者与京城一帮三轮车夫聊,他们说“最怕的是警察和城管”。在这种普遍性的“惧警情结”下,当警察直接对违反交规的小学生执法时,护犊心切的成年人会本能地生出“警察会不会伤害孩子”的想法,对弱势的孩子在强势的交警面前的无助充满担忧,因为他们自小就拿“再不听话就叫警察”来吓唬孩子。

  一位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朋友曾撰文说,美国的警察普遍都很亲切,对小孩子更是和蔼有耐心。她的孩子在美国很喜欢警察,因为警察常会送他一些警察局特意为小朋友制作的塑料警徽(上写“某某市少年警察”)。回北京时,一个交通警察大喊大叫地疏导交通而且随便推搡行人和骑车人的样子,给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到美国后,孩子还会学着那个警察的样子“背着两手,扯着嗓子”大叫几声——这位朋友的经历,也从另一角度说明公众何以反感警察直接管教违反交规的小孩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