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梓:应试教育不是教育弊端的垃圾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0:00 新华网 | |||||||||
李先梓 这两天,对应试教育的批评突然高涨起来。一是11月2日的《广州日报》报道了四次考进名校三次遭到退学的高考奇才——周剑的奇遇,人们不约而同地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二是11月3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应试教育这条线越描越粗》,文章说,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出校门,最后走上
我知道,在应试教育遭到舆论猛烈批评的时候为它唱赞歌,有些不合时宜。但让我搞不懂的是,在一些人的语境中,应试教育怎么就成了“万恶之源”? 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的确存在着弊端,譬如师生的课业负担沉重,学生高分低能现象普遍,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不对接,等等。但是,这不等于所有的教育问题都是应试教育的恶果。就拿那个高考奇才周剑来说吧,他屡次考入名校,又屡次被退学,只能说明他习惯了或者特别适应应试教育,而不能适应以提升素质为目的的大学教育环境。我曾经撰文指出,周剑患有高中学习依赖症,周剑的问题不能说明应试教育的罪恶,他只是个孤例。与其说他情商太低,还不如说他的心理存在问题。而这一切,与应试教育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至于一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们将中小学生逃学并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归罪于应试教育的观点,也值得商榷。我承认,不能排除有学生畏惧学业负担而逃学的现象,但事实上,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的管理与教学恰恰起到了制约学生逃学的作用。假如真的像那些委员们所说的那样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校外世界对于学生的吸引难道就会减轻吗?笔者认为,在逃学与应试教育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应试教育及目前的高考体制纵然有千般不是,但至少有一点值得肯定:使得一部分平民子弟通过苦读能够实现向社会上层流动的愿望,并通过考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倘若在全国范围内强令实现素质教育,那些边远穷困地区的学校有多少能够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那里的孩子必然将面临完全不平等的社会竞争。 应试教育不是垃圾筐,不能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往里面扔。当人们为一些教育问题义愤填膺地痛斥应试教育的时候,应该首先看看,这是应试教育的错吗?实施别的教育方式——譬如素质教育就能万事大吉、天下太平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