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古玩文物何以沦为雅贿敲门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4日00:00 红网 | |||||||||
用古玩文物打通关节古已有之,近年来价值看涨的文物又成了“雅贿”的最佳敲门砖。在近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工作会议上,一些来自基层的文博工作者向记者反映,不少领导干部热衷于收藏文物,他们不时被不同的领导干部请去“看”文物,一是询问文物的真假,二是询问是否适合送给哪一级别的领导。(11月3日《中国青年报》) 把古玩文物当作行贿物,看起来虽然有些雅,但由于价值高、升值快,行贿命中率
文物之所以沦为“雅贿”,一是与黄金、现金等行贿物相比,文物具有雅致性和隐蔽性等特性,使受贿者在心理上更乐于接受;二是文物作为行贿物,一旦贪官东窗事发很难折算成“贿金”;三是现行的文物保护法保护文物的个人所有权,并且允许文物赠与,这让一些不法分子找到了所谓的“合法外衣”。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价值看涨的文物便频频与权力勾肩搭背,成了一些别有用心者攻城掠地、“搞掂”腐败分子的手榴弹、炸药包。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革命老区所在地的政府机关和文物单位工作人员,竟然采用拿国有文物向上级部门负责同志送礼的方法,去跑项目要经费…… 其实,不论是赤裸裸的现金,还是古董、名人字画、艺术品,只要进入了政务活动中的等价交换,就是贿赂,不能跳出“法网”。它无关“文化”,亦无关“雅”“俗”。某些人之所以要把这样的丑行冠以“雅贿”,无非是在掩耳盗铃,转移人们的视线。这种一面干着不法勾当,一面满脸精神文明的“雅贿”,正中了那些耻于谈钱、乐于收藏的贪官们的“金”怀,成了“雅贪”们一道可口的“时尚菜”,尽管听上去不落俗套,但细加分析,无一不是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围绕“钱”字在转圈,所谓的“风雅”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按理说,人有七情六欲,官员们也是人,可以拥有爱字画、爱古玩、爱收藏等“雅兴”、“雅致”,用不着人们来说三道四。但是,“雅好”如果与公权力联姻,包藏着不雅之心,就会成为清廉防线的薄弱环节。行贿高手、拉干部“下水”的“能人”赖昌星对此深的“感慨”:“官场上的制度、法规再严我都不怕,就怕当官的没爱好。”在“礼尚往来”外衣的掩护下,赖昌星们对“症”施贿,屡试不爽,用一件文物,一套绝版书籍、一幅名画就为众多大官小员打开了走向罪恶的缺口,使他们遭受了牢狱之灾。 因此,面对文物沦为“雅贿”敲门砖这一新的腐败“风向标”,为官者务必要洁身自好,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时刻抵御“雅贿”的进攻。有关部门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不仅要及时设置“防火墙”,而且要让“高压线”带上“高压电”,决不能因为“雅贿”披上了“艺术”的外衣就可以从轻处罚。如果掉以轻心,那“敲”破的不仅仅是拜金者的腐烂之门,同时“敲”破的还有社会最后坚守的心理防御之门。 稿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