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别报道:民心党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7日09:50  瞭望
瞭望201126期封面 瞭望201126期封面

  《瞭望》文章:·立党为民90年·

  专访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

  奠定立党为民之基

  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都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痛痒,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袁元

  “回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依靠群众工作起家的,也是依靠群众工作发展壮大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主任唐洲雁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做好群众工作,动员一切力量组成浩浩荡荡革命大军,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而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其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也是服务人民的历程。

  党的力量植根于人民

  “毛泽东真正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始于五四运动。”唐洲雁说,五四运动是毛泽东对人民群众重要性认识的真正萌芽。为此,他在《湘江评论》上写了《民众的大联合》等文章,得出结论:“教育、兴业、努力、猛进、破坏、建设,固然是不错,有为这几样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之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后,毛泽东主张劳农专政,并从理论上找到了依据。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和早期中共大多数党员一样,主要是根据共产国际的要求,投身于工人运动,并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组织了安源大罢工。但由于当时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屡屡遭遇挫折。这使得毛泽东逐步认识到,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这个国情就是中国有85%的人口在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民不起来革命,中国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为此,他曾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亲自到湖南5个县进行农村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后来,又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同盟军、主力军。

  唐洲雁分析,大革命失败之后,从1927年秋收起义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开始探索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认识到,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强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其目的就是要处理好军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群众工作成为了根据地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唐洲雁说,此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就在根据地立不住足”。

  1929年,古田会议所作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的决议,第一条就提出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所谓单纯军事观点,就是忽视群众工作。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其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在中央苏区的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已经从初步的认识和起步阶段,进入了深入实践阶段,并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唐洲雁说,建立苏维埃政府之后,毛泽东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飞跃,写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及《长冈乡调查》等著名文章。

  在领导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作中,毛泽东尖锐批评了基层政府中存在的只讲扩大红军,扩充运输队,收土地税,推销公债,其他事情都不管的现象。他认为,我们既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对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群众的生活问题,就一点也不能疏忽,一点也不能看轻。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谆谆告诫从事实际工作的党员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最重要的是“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等,以法律的形式把土地革命中实行的“平均分配一切土地”的政策固定下来,并规定工农大众享有劳动和取得物质待遇等种种权利。

  在制定这些政策的基础上,中央苏区还发动减租减息运动,动员群众开展互助合作等,大力发展生产,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了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都喜形于色”。过去老百姓常常吃不饱饭,现在挨饿的少了,吃肉的多了。特别是大部分人讨老婆也没有过去那么困难了。苏维埃政府还用许多办法提高工农文化水平,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等多种形式的学校,同时开办了夜校、半日学校、补习学校、识字班等,使许多人都有了学文化的机会。而当时社会上一般工农家庭、小职员家庭的孩子,是读不起书、上不起学的。

  升华为党的根本宗旨

  “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开始从理论上总结前一阶段群众工作的实践,并逐步加以梳理、升华。”唐洲雁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经过井冈山斗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科学理论。

  1935年,针对“华北事变”使民族危机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肩负起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致力于建立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

  1937年5月7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上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方针变为群众的方针”。

  随后,在《论持久战》等一系列著作中,他强调了“人民战争”的思想,认为“战争的伟力”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在《致张闻天的信》中,毛泽东首次提出“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他从“文艺为什么人服务”的角度进一步解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纪念张思德的讲话中,明确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后来又进一步拓展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毛泽东在七大政治报告中,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从更深层次上作了更加系统完整的论述,肯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内容之一,认定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他阐明了党的出发点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他提出了衡量共产党人言论行动的最高标准,就是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党的七大正式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了党章,从而使其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同时,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是“一切为了群众”;党的基本工作方式是“一切依靠群众”;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就要使党的各项政策都要反映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唐洲雁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主张向人民负责,要求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是我们党制定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战争,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必须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于是,党中央决定改变抗日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除了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之外,党和边区政府还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教育,把广大人民群众从文盲中解放出来。边区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与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形成鲜明对比,当时国内外许多进步人士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既组织革命战争又改良群众生活,在十分紧张、困难的情况下,争取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唐洲雁说,1947年3月国民党调集34个旅23万人重点进攻延安,企图3个月内聚歼解放军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区。当时,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余人,敌我兵力比例为10:1。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毛泽东却毅然拍板,“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中央率数百人在陕北不动,这里人民、地势均好,甚为安全”。这种底气正是来自相信群众与依靠群众。从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的一年时间,党中央转战陕北十余县,行程一千多公里,先后住过38个村庄,在敌人重兵围追堵截下,如果没有群众的掩护和支持是难以想象的。而在3年解放战争期间,仅东北、华北和山东解放区就有320万翻身农民参军;东北和山东解放区出动支前民工900万人。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解放区政府和人民群众为军队提供担架36万副,大车、小车139万辆,粮食6.9亿公斤,组织支前民工、民兵880万人。正如陈毅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新中国的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后,如果要找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人民’”。唐洲雁说,从新中国成立后的一系列新名称就可以看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们的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叫“人民政协”,政权机关叫“人民政府”,司法机关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等。

  “这些现在我们觉得耳熟能详、习以为常的词汇,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则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唐洲雁指出,“人民”成为了新中国最重要的关键词,这意味着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任务基本实现,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这就是最真实、最广泛的民主。

  新中国成立后,在法律、制度层面,对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给予了保障。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从而确立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人民将这部宪法称之为“人民宪法”。

  同时,在这一时期,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推开,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为整肃党风党纪,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针对革命胜利后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出现的骄傲自满情绪和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问题的整风整党运动以及“三反”、“五反”运动陆续展开,惩处了刘青山、张子善等一批腐败分子,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觉悟,纯洁了队伍,改善了党的作风,密切了党群关系。

  党的八大以后,新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1957年,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强调“人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需要区别对待和处理,从而奠定了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的理论基石,有助于调动起一切积极因素,实现最广泛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今其仍有现实意义。

  唐洲雁分析,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有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比如,由于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三大改造存在着过急、过粗、过快的问题。再比如,由于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动机与效果的严重背离,急于改变中国“一穷二白”落后面貌,轻率地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包括后来发生的“文化大革命”,等等,“这些问题暴露出在主观上,过急贪快,忽略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手段上,对长期以来的群众运动方式方法过于自信。这也为今后执政党如何在新形势下,使用好群众路线,提供了历史的借鉴。”唐洲雁最后说。□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