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党建理论之树何以常青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7日09:50  瞭望

  《瞭望》文章:专访中央政研室党建局局长江金权

  党建理论之树何以常青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具有根本性、持续性、全面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等特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关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一直是党的理论创新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在60多年的执政时期,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进展,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变化。

  至新世纪之初,世情、国情、党情日新月异,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以党的十六大为新起点,近十年成为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最丰富的时期之一。

  这些成果中有哪些重大创新?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未来有何启示?为此,《瞭望》新闻周刊对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党建研究局局长、研究员江金权进行了专访。

  中央政策研究室是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国最重要的智库之一,承担重大政策和理论调研、中央文件草拟等重要任务,党建研究局则是该室专司党建领域工作的业务部门。

  两大建设构成一条主线

  《瞭望》: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在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主题是什么?

  江金权: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这就是党的建设主线理论,即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要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来展开,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实际成效来检验;要坚持执政能力建设与先进性建设有机统一。这就不仅廓清了党的建设诸范畴的相互关系,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主题。

  两大建设在十七大之前已分别成形。总结党执政以来自身建设的实践经验,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理论命题,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回答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任务和方法等问题。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个理论命题,不仅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是第一次,在世界政党建设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2005年1月,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报告会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在2006年6月30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系统总结和吸取全党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方面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和制度成果,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任务和方法途径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形成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体系。先进性建设理论的提出,是我们党科学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的一个重大理论概括,科学揭示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始终的主题。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瞭望》:按领域分,党的建设过去一般包括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后来又加上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什么?

  江金权: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三大范畴是我们党在长期党的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又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将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之中。到十七大,又鲜明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从而将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完善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五位一体”,使党的建设的内容和范畴更加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特点。

  《瞭望》:具体来看,“五位”各有什么理论进展?

  江金权:在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全新命题,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把握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基本要求,并根据当前实际明确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体系。

  在组织建设方面,丰富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人才工作理论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调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努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强调坚持正确用人导向,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强调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选拔培养链,等等。这些重要观点,极大丰富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人才资源优先发展,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人才工程,特别是提出了以人人皆可成才、不唯学历和职称关键看能力等观点为主要内容的科学人才观,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为人才工作实践提供了科学指导。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情况,从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出发,我们党提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针,强调着力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和党组织活动方式,进一步明确界定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和作用,特别是提出了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目标,提出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和党员志愿服务制度,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更加科学和完善。

  在作风建设方面,在坚持党的优良作风特别是“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党内作风实际,提出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并着重强调“四个大兴”,即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特别强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狠抓落实等,赋予作风建设理论以新的内容和内涵。

  制度建设涉及很多具体领域,其中有一个很突出的领域,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按照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方针,围绕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和制度建设,形成了一系列理论观点,特别是提出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这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目标,强调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更加完善、更加科学。

  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总结我们党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个新范畴,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并提出了建立健全惩治预防腐败体系的新概念和新举措。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又鲜明提出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新概念和新任务,使反腐倡廉建设有了更加清晰、明了的总思路。

  民主与科学

  《瞭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此相关的党建自身理论创新有什么?

  江金权:总结我们党长期以来发展党内民主的实践经验,十六大报告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科学论断,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党内民主建设这个理论命题和实践范畴,并系统提出党内民主建设的总体思路,即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又将十七大关于党内民主建设的任务具体化,包括提出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等创新举措,用一系列新观点丰富和完善了党内民主建设理论。

  我们党历来追求党的建设科学化。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历史经验基础上,鲜明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并明确概括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实现途径,即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这一理论的提出,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

  前面的梳理和概括,也可以反映出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展。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不仅成果丰硕,而且重大命题多、原创性理论观点多,其中不少观点和范畴,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没有的,而且在十六大以前也没有形成或者没有系统提出来。这些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宝库中弥足珍贵的最新成果。

  进入新境界

  《瞭望》:人们常说“理论是灰色的”,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缘何显得如此丰富多彩?有何特点?

  江金权:抓住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抓住党的建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无论是提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这些重大命题,还是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个重大战略任务,无论是提出党的建设的主线,还是提出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布局,回答的都是关系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都对党的建设实践产生了重大指导作用,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根据实践发展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是与时俱进、持续推进的,不仅提出理论创新成果量大、密度大,而且一些重大命题的理论创新是不断深入的。比如,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及党的建设的主线这前后相继的三大理论,就是围绕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而持续进行的理论创新。

  着眼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不局限于执政党建设某几个点上,它涵盖了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根本要求、党的建设五大领域等各个方面,而且每个领域都有一系列创新观点,是立体的、全方位的理论创新。

  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反映时代变化,顺应时代潮流,紧跟时代发展,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比如,当今时代知识创造、知识更新的速度比过去任何时代都快,无论对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还是对每一个个人,学习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所指出的,“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深入,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正是根据这么一个时代特征,我们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理论命题和重大战略任务。

  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一系列思想观点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既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又体现出完整的系统性,其基本指向就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虽然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我们党的一以贯之的追求。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过程,正是认识和揭示党的建设客观规律的过程,是围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所形成的一系列创新观点,都是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指向的。

  着眼于指导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深深植根于我们党执政和自身建设的实践中,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无论是提出反腐倡廉建设这个范畴,还是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个战略任务,无论是关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理论的创新,还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完善,都是实践提出的课题,都是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也都对实践产生了重要指导、引领作用。

  这些特点,可以分别用根本性、持续性、全面性、时代性、科学性、实践性来概括。这些特点,标志着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力度、深度、广度进入一个新境界。

  着眼于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

  《瞭望》:执政党的建设影响全党全国的命运,其理论创新与一般学术研究有何不同?

  江金权: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一定要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是针对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而进行的,是以指导和推动党的建设实践发展为目的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动力,给党的建设注入强大活力,也使党的建设面临这样那样的新问题新矛盾。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成果,正是在深入研究实际工作中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来自实践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比如,针对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复杂形势,提出了反腐倡廉建设这个党的建设的新范畴;针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任务;针对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提出了提高干部工作民主质量的新要求;针对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提出党建工作要充分运用新型媒体的新思路,等等。

  这就启示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从实践中发现理论课题,从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创造性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营养。

  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与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紧密结合。党的建设理论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是相生相伴的。

  十六大以来,改革创新这条红线贯穿党的建设全部实践,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同时推进、相互促进,许多理论创新观点直接来自对创新实践的经验总结,不少创新理论直接转化为制度创新,三者统一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比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产生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而对这些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总结和升华,就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完善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这就启示我们,实践创新是制度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先导,制度创新既是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结晶同时又是新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的条件和起点。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与推动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课题和思想养料,通过理论创新为实践创新提供指导,并及时将成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转化为制度建设,从而实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

  解放思想,善待历史

  《瞭望》:实践并不会自动导致理论创新,如何防止头脑僵化或浅尝辄止?

  江金权: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是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的创造性活动,必须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最重要的是思维创新,勇于出新和超越。实践是理论创新之源,但如果没有思维创新,则实践成果至多能上升到经验层面,而难以上升到理论层面,更谈不上理论创新。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众多成果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产物,无一不是思维创新的结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重大理论,其构成要素过去都有,也都有丰富的实践基础,但因为有了思维创新,便在实践创新基础上结出了理论创新之果。这就启示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果,不能拘泥于现成的结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敢于研究和回答实践提出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思维创新去发现和进入未知的和不熟悉的领域,开拓理论创新的新领域。

  《瞭望》:强调创新,如何对待过去的历史经验?

  江金权: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对历史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与深刻总结我们党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以及世界上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分不开的。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十六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的我们党55年来执政的六条主要经验,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总结的我们党加强先进性建设的五条基本经验,十七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以及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形成和完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理论成果,产生了重要作用。

  这就启示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十分重要。不仅要科学总结我们党自己的历史经验,而且要科学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而且要科学研究西方国家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经验。通过这种多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比较研究,使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视野更加开阔,战略思维更加深邃,创新成果更有深度、高度、广度和力度。

  集中全党智慧

  《瞭望》:十六大以来,党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些党的理论创新与党自身建设的理论创新有何关系?

  江金权: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与整个党的理论创新同步推进。党的建设理论是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理论创新为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提供理论源头、打开思维空间,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又丰富党的基本理论,两者良性互动。

  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正是两者良性互动的体现。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丰硕,特别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个重大战略思想,为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提供了指导。同时,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积极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比如,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是在提出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形成的;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运用于党内生活的一个产物。

  这就启示我们,进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积极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打开思维空间,并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来丰富党的基本理论。

  《瞭望》:搞理论一般是专家的事,党的建设理论呢?中国共产党有8000多万党员,普通党员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有关吗?

  江金权: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一定要集中全党智慧。十六大以来的近十年,之所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能够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三个要素至关重要:

  首先,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和推进党建工作,在聚精会神抓党建和积极倡导党建工作创新上作出了表率。

  其次,各级党组织围绕落实中央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党建,大胆探索,丰富多采的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为理论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其三,党中央及时总结来自地方和基层的新探索、新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升华,形成理论创新成果。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大多是在地方和基层探索基础上形成的,如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等理论,都是首先在基层和实践中提出这个问题并进行了大量探索之后,由党中央总结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提炼、升华而形成的。

  这就启示我们,党的建设是全党同志的共同任务,进行党的建设理论创新需要全党上下群策群力。我国亿万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生机勃勃的创造性活动,我们党生动丰富的治党、管党的实践,是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取之不竭的源头活水。认真总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亿万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的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就能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