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即将召开 推动汉语走向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18日15:19 新周刊

  汉语出门远行

  汉语急不可待地想出门远行,而首届世汉会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契机;所有关心和热爱汉语以及把汉语当作职业的人,正在为汉语的全球化出谋划策。

  文/大狗

  与别的世界级会议相比,即将召开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显得平静许多,并未大肆炒作,“汉办”(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简称)对外交流处处长王鲁新告诉记者,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主题为“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发展”,从7月20日至22日分别进行“多元文化交融与汉语需求”、“新时期汉语教学的运作机制”、“国际第二语言教育发展前景”等议程。

  受邀入会的有世界各国政府的教育官员及世界知名大学校长、汉学家等300多位嘉宾。正是这些人,推动着汉语的“全球化”。

  “汉办”是由国家12部委组成的对外推广汉语的官办机构。目前已建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包括北大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师大汉语文化学院、人大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等9所重点大学,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主。

  据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秘书长崔希亮介绍,以中国为例,1997年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仅有3万余人,今年就超过了10万,发展速度飞快,可拥有“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只占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教师的五分之一,合格的汉语教师告急。

  世汉会:以汉语为中心

  这个官方大会使得汉语对外推广看起来更像是少数人的事。其实不然,更多的人必须参与进来,才能使汉语从“内陆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更为积极。

  尽管汉语教学“内冷外热”,但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达3000万左右,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中国热”、“汉语热”持续升温。来自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都曾表示过,目前合格的汉语教师十分缺乏。美国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已向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北京语言大学提出了汉语师资培训方面的要求。在这次“世汉”大会上,这些要求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满足: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陆续落户;国内各高校开辟的对外汉语教学院系、专业也纷纷登场。为了方便老外考中文“托福”,“汉办”已在海内外汉语教学机构设立了考场。全世界除中国大陆以外,有63家考试中心,分布在20多个城市里。

  外国人学汉语在中国的偶像是加拿大人大山,如今,大山这个俨然广告“一哥”的成功个案也激起了留学生们学好汉语的决心。北大的一位英国女留学生在北大诗歌节的方言朗诵会上,也朗诵了自己的汉语作品,用汉语创作诗歌,对于留学生来说也不是做不到的事。

  世界多元文化架构下的汉语将取得何种地位?像日语逐渐吸收很多外来词一样,汉语也在作这方面的努力。日语的“DRINK”就是喝的意思,汉语的“OK”、“HIGH”等词也渗透进人们的日常会话,而这曾经被许多民粹主义者视为不洁。

  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召开,实际上意味着汉语出门远行的开始。

  汉语也要全球化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国家“汉办”兼职副主任杨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世界各国的语言文化面临着竞争的态势,英语和英语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的价值观念向全世界扩展。”她坦承,“汉语言的空间及其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化条件下目前仍处于弱势。”想要出门远行的汉语会不会成为一个浪子?

  另外,在存在语言逆差的全球语境中,弱文化的输出需要更加强大的推广能力和经济实力作后盾,汉语准备好了吗?要在印尼主流社会推广汉语教育,至少还需要3万名以上的汉语教师。而这,却是一个巨大的缺口。

  汉语所受到的外来词的冲击也是巨大的,每年至少会涌进来一千到两千个新词语,包括许多字母词。官方对此的办法是:中科院有专门的科技名词术语委员会。“汉办”也有专门的科研组,收集整理、规范研究新词语并适时进行规范引导。民间语文和官方语文是两条路,民间语文是自然而然成形的,而官方语文则需要正统的力量。这是两条需要交叉阅读的小径。

  汉语信息化的程度明显不够,比如语音识别、计算机自动翻译技术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美国和日本都研发出了语言转换器,现在日本人正在研究日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美国人也研究出了英语和阿拉伯语的转换方式。据说,美国军队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就在使用。“汉语最终要强大,信息化不解决,是很大的障碍。” 杨光说。汉语想要在地球各处满场跑,实在有赖于中国有能力把它推多远。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