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国大学如何保证贫困生上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2日00:09 红网 | ||
2005~200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大学生总费用(包括学费、杂费和住宿费和膳食费)将增加5.4%,达到41766美元。很多人为此感到担心,认为这会阻断一部分家境贫寒的学生求学。“要知道,提供教育可是一件很费钱的事。”古特曼校长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通过某个固定的计算公式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宾大培养一名大学生的所有费用(包括学费和各种杂费)一年大约要4万美元。(《中国青年报》3月21日)
宾夕法尼亚大学,作为美国甚至世界著名大学,学费涨一涨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每年四万多美元的学费,对于家境贫困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为保证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自然有破解之道。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增大财政转移支付。在增加学费的同时,宾大的财政资助也随之增长,而且增长的幅度更大。在宾大将学杂费提高5.4%的同时,也将财政资助的数额提高了超过8%。 另一方面,交纳学费区别对待。如果学生或其家庭有不错的经济条件,那么就由他们自己全部承担培养费用;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经济能力,那么由学校通过一些“财政资助”项目为他们支付。对那些最最贫困的学生,宾大不用他们掏一分钱。“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宾夕法尼亚大学涨了学费,但其实只让那些富裕家庭的孩子多掏了钱,而那些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却因此少交了钱。” 旅美学者薛涌曾发表了一篇题为《如何上得起大学》的文章,也介绍了全美国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美国人上大学,先要算一下‘预期的家庭贡献’”,你的家庭越穷,从政府、学校、私人慈善机构得到的奖学金、助学金就越多,穷人家的孩子几乎一分钱不用花就可以读完大学。 在笔者看来,美国大学之所以不让家境贫困生失学,其重要原因是政府投入为主,学校、慈善机构支持为辅。反观国内,在“教育产业化”大旗挥舞下,高等院校“疯狂”收费,大学学费逐年上涨,而政府投入却停滞不前,鲜见增长,从而使教育的公共品质大打折扣。 虽然《义务教育法》早已规定国家投入不低于GDP总量的4%的投入指标,但是直到现在政府投入还迟迟不到位。以2003年为例,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为3453.86亿元,而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17252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28%。 笔者以为,国家应充当大学教育经费的主角,况且目前国家已具备了充当主角的实力。据报载,2004年我国公车消费4085亿,1999年公费出国耗资3000亿,一年的公款吃喝逾2000亿,如果我国一年财政收入按3万亿元算,单此“三费”就啃掉财政收入的三成(《学习时报》第326期)。试想,如果9000亿大单追加到教育一项,我敢保证不会有一个学生因学费而失学。 国内“教育产业化”理念源于美国,属于舶来品。可是,我们只学会了人家的收费,但没有学会如何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真谛。 稿源:红网 作者:吴睿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