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这更让人叹惋之事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1日15:21 东方网 | |||||||||
在网上不时能读到对上海只知一二皮毛误读上海的帖子。 这不,昨天傍晚又在新华网上看到有人说上海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东东。对此,有人赞同,有人反对。反对者中一网名叫“富门汉林”的网友说:“在那个什么都缺就是人不缺的年代,上海货支撑了全国近一半的轻工业品,可见上海人对全国的贡献之大!那时上海牌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可以说是全国人民梦寐以求的,应该说中、老年人到现
很快,有网友上来反驳:“只不知道这些名牌安在?还有,飞跃牌、上海牌电视机、上菱牌冰箱等东西安在?全中国人,目前都知道海尔、长虹这些诞生于小地方的产品,当时,海尔、长虹可是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殊政策呀。”在这位叫“曲谈”的网友看来:上海如今的发展,一靠中央政策倾斜、资金支持,二靠最近这些年大量涌入的外地人。 我觉得产生这种误读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大原因是上海的传媒在精彩地展示上海方面缺乏作为。上海有那么多媒体,可在反映上海的精气神方面,有多少平实的素描细腻的工笔传神的长卷?所以,不要说外地人,就是长期在上海生活的人,有多少能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讲清上海这些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生于斯长于斯的本地人都说不清道不明,遑论跟上海不知隔了多少山多少水的外地人。 要消除这些误读,上海的媒体唯有多拿出些宋代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这样传世的作品。舍此,快速发展中的上海,将始终让人雾里看花,难睹气象万千的真容。 对渴求发展急需发展经验的中国,还有比这更让人叹惋之事吗? 作者:常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