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541名应届生放弃高考的警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00:06 红网

  2006年3月14日,重庆市涪陵区招办公布一条信息:2006年,该区参加高考报名的应届毕业生有4296人,另有541名高三学生没有参加高考报名,占高三应届学人数的10%以上!涪陵区招办在“情况调查”中说,“如此多学生放弃高考,在我区从未出现过。”(据《成都商报》报道)

  从记者的调查来看,这五百多学生放弃高考,有的是出于无奈,比如自知即使考上
也缴不起学费的陈红,有的则是出于利害算计后的主动,比如正准备出门打工的杨滨宇。在他看来,“人家读大学花了几万块钱,说不定我在人家读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挣几万块钱了。算起来,还是打工划算。”

  上大学意味着什么?从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对个人和家庭来讲,尤其是贫困的农村学生,上大学意味着阶层流动的机会;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更多的人上大学,意味着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上大学都是一笔不会赔本的投资。这也是高校前些年不断扩招,导致群情欢呼的原因所在。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的学生放弃了这个机会?而且一大部分还是出于主动?个中原由,值得深思。

  就事论事而言,我们说,由于上大学高额的费用,和大批毕业生找工作难的现状,导致很多的学生和家长对上大学有了“新”的认知:这并不是一桩赚钱的买卖了。出现了这样认知基础,如果谁再苦口婆心地数说上大学的好处,恐怕都是苍白的。涪陵二中的张校长,想通过公开报道来帮助一个成绩优异却因为家庭困难而弃学打工的孩子,结果出乎他的意料:家长打电话表示不满。以至张校长也苦恼万分。这问题不在家长,而在于这高额的收费制度。当费用超过了家庭的承载极限,而又没有合适的方式为之减压(

助学贷款本来是一种不错的设计,但也陷入了银行惜贷的困境),家长及学生,只能用脚投票,以不合作的行为表达自己对现状的无奈。

  放在一个更为宏大的背景上,我们说,这五百多学生放弃高考还只是农村教育面临问题的一角。事实上,有很多学生,没等上高中就失学了,也就是说,他们更早地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初三也是学生流失率较高的一年)。记得《半月谈》一篇报道曾经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开始把投资教育看成是赌博:孩子上了大学,而且有了不错的回报,就是赢了;供了10多年孩子却没考上,或者考上了工作又不如意,这就是输了。而一旦产生了这样的心态,新的“读书无用论”抬头便毫无奇怪可言,541名学生放弃考大学只是具体化为“读大学无用论”而已。

  这么多人放弃考大学,于个人,或许只是人生路径的选择不同;于国家,却意味着国民素质提高的通道受阻。而之所以会这样,高等教育高收费政策以及不当的人才培养结构,当是祸首之一。从检讨政策入手,纠正新“读书无用论”的心态,已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稿源:红网 作者:王希忠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