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教育新闻 > 正文

科研工作者不应是道德神坛里的泥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23:54 红网

  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称,虽然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研工作者以实际行动铸就“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但是,也必须清楚地看到,在今天的科技界依然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科学道德问题”。徐提出,较突出科学道德问题主要包括:追求名利,把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看作是个人捞取好处的手段,急功近利、心浮气躁,造成科研成果粗制滥造、低水平重复;不顾科研工作职业操守,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潜心做好科学技术研究,而是在科研过程中闪烁其词、弄虚作假,欺骗社会大众;带有“文人相轻”陋习,在科研群体中
不能和他人和谐相处,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在科技界造成极其不良后果。(中国新闻网3月24日)

  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从来都是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的精神力量,应该引起重视。但是,把“追求名利”、“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潜心做好科学技术研究”等等都看作是突出的“科学道德”问题,值得商榷。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指出,人都潜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等等,人人都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获得稳定的社会地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追求名利,只要手段正确方式合法合理,不损害他人的正当权益,也未尝不可。抛头露面、名利双收的事情不应该是官员和商人们的专利,科研工作者也是人,当然也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名利,一味要求他们“甘心默默无闻”,显然未必是公允的,也不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某些科研工作者而言,淡泊名利、默默无闻地潜心做研究,有利于他们搞好工作、取得成果,但这并不表示他们一旦追求名利就是错的,只要把握理性的尺度,适当的名和利的鼓励,同样是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们积极性的有利因素,不可一概否定。

  事实上,“追求名利”、“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潜心做好科学技术研究”之所以会被当成是突出的科学道德问题,并非是由于这些做法本身是错的,根源在于现在的体制、机制尚存在某些“肠梗阻”,不能够引导科研工作者们用正确的方法、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追求名利,于是有些科研工作者会舍本逐末,采取某些不正当、不道德的方法去追求名利,结果酿成了所谓的科学道德问题。例如,日前,韩国科技部和科学财团在首尔召开“最高科学家”评审委员会,正式决定撤销黄禹锡的“最高科学家”称号。“最高科学家”评审委负责人称,黄禹锡2004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出自造假,他愧对“最高科学家”这一殊荣的事实已确定无疑,因此决定撤销他的该称号。那么,是不是一个科研工作者追求“最高科学家”这样的“名利”本身是错的呢?当然不是。如果这本身是错的,那么有关方面根本就不该设立这一殊荣称号了。黄禹锡的“不道德”,不在于他想获得这些殊荣称号,而是他弄虚作假,获得名利的方式、途径不正确不道德。

  韩国的科研体制、机制如何是韩国的事情,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黄禹锡事件里可以看出,科研工作者追求名利没有错,人们也没有权利要求他们必须“甘心默默无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消除某些体制、机制内的“肠梗阻”,引导科研工作者们凭借扎实的工作、丰硕的成果,通过正确的途径去追求名和利。这样,追求名利、“不甘心默默无闻”不仅不会成为所谓“突出的科学道德”问题,还能够成为更好地调动广大科研工作者积极性、促进他们多扎实工作多出成果的有利因素。科研工作者必须有道德,但他们不能够成为道德神坛里的泥塑,社会对他们的道德要求也不能过于笼统过于泛化,而漠视、压抑他们的正常需求。事实上,恰恰是由于长期对科学道德泛泛而谈,过于笼统,忽视了科研工作者的正常需求,没有能够给他们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追求名利的途径,特别是科研工作往往必须依附权力才能够获得名利,这才是导致某些科研工作者抄袭剽窃、急功近利、“官本位”突出、丧失道德的重要原因。

稿源:红网 作者:邓清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