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防组“说”的很不“明”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15:16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何楠 由于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出现“牙防组”,在北京和上海两地遭遇两名法律工作者的“打假”,引起媒体的极大关注。3月21日,处于旋涡中心的全国牙防组终于打破沉默,对“认证危机”作出正式反应。全国牙防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张博学召开“记者说明会”,就质疑作出全面说明。(3月22日《东方早报》)
针对“两个人忽悠了13亿人”这样的坊间传闻,张博学承认,全国牙防组“没有一名专职工作人员”,“比较偏向牙防组工作”的只有他本人和北大口腔医学院另一位副教授。只有两个人的机构如何能对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各类商品做出认证?张解释说,此“认证”非彼“认证”,因为“全国牙防组不是认证机构”,没有“通常意义上”的认证资格。 可是,五花八门的各类打着牙防组旗号的广告至今依然铺天盖地,牙防组难道对此毫不知情吗?颇为耐人寻味的是,牙防组不仅没有对这些夸大其词的广告进行干预,而且还多次对认证期限即将到期的两面针中药牙膏、华艾康无糖香口胶、魄力无糖香口胶等产品进行了“续认证”。 公众质疑牙防组的焦点是认证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权钱交易,对此张博学予以了否认,理由是,牙防组不是独立法人,没有账号,不收取任何资金。但他同时表示:“当然认证过程中的试验费用,需要企业来出,试验费少则数千,多则上百万。”为此,牙防组有一个“双胞胎”———中国牙防基金会,而张博学的另一个身份就是牙防基金会秘书长。看到这里,相信原本就对牙防组疑惑重重的人们将变得更加困惑了,如此左手盖章认证,右手接受馈赠的“联体机构”如何能保证其应有的客观和中立? 对于公众的种种质疑,牙防组显然也感觉到委屈,“我们不是搞法律的、不是做管理的,就是书呆子、教书匠,没想到就一下子掉进这个事情里。”其实,绝大多数消费者也不过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也不会想到就这样一下子掉进这样一个天大的陷阱里,他们又该找谁去抱怨呢?如今五花八门的各类专家机构权威认证实在太多,而老百姓显然没有能力去一一鉴别真伪。他们之所以会一直揪着牙防组的“小辫子”不愿意撒手,恐怕不仅仅是针对牙防组自己,更多地还是想看一看那些所谓的专家认证到底有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认证”,以及那些信口开河者究竟会付出一种什么样的代价。 对于消费者来说心病之痛要远甚于牙病,不知道牙防组这道自说自话的最后防线还能坚持多久? (紫/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