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公示”预防“补贴蒸发”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03:07 新京报 |
观察家 据《人民日报》6月9日报道,去年抗非典期间,河北省政府明确规定了一线医护人员的补贴标准,沽源县政府给县医院也拨了补贴专款,可医院医护人员至今未得分文,补贴款竟“神秘蒸发”。 暂且不论这笔专项补贴款到底去了哪里,只是从这件事上暴露出的国家补贴款能否“物尽其用”问题就值得反思。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诸如移民补贴、粮食补贴、住房补贴、农业补贴、最低生活保障补贴等由国家出资的补贴越来越多,影响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可当补贴落实到最终端时,“缺斤短两”甚至“全盘蒸发”的事情却屡屡发生。 如何才能防止各种补贴“神秘蒸发”,如何才能做到“专款专用”并且“尽其所用”呢?笔者以为,对补贴专款进行“财务公示”不失为一个办法。 在公示方式上,采取自上而下的“链式公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和媒体的强大影响力。每一个项目的补贴,首先由中央级财政部门公布流往各个省或各个地区的资金数额,分配到地方一级的补贴资金再通过相应的公示渠道逐级传递和公示,直至最终端的受益人,从而形成一个连续不中断的“链式”的资金和信息传递渠道。这样,就封堵了腐败分子变相克扣和贪污的途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补贴资金在流通过程中的“无谓损耗”,做到“尽其所用”。在这些环节中,最终端的“财务公示”尤为重要,这一级别受益的公正与否直接反映了国家补贴作用发挥的好坏。 在公示的发布媒介上,网络是各级部门“财务公示”的最佳平台,报纸等平面媒体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在缺乏条件的基层政府,采取板报或张榜公布的形式也可以,而且并不难做到,关键就在于它们愿不愿意做。 在公示的范围方面,虽然有些方面的补贴可能涉及国家或者商业上的秘密不便公示,但也可以派专门的调查组监督执行,或者充分发挥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不过,不便公示的补贴毕竟只是少数,因为国家的各种补贴大多只是关乎百姓的生计问题,是不怕见阳光的。最大限度地公示这种不怕见阳光的补贴,正是让国家的补贴政策更阳光。这对堵塞一些人克扣补贴款的渠道,对发挥补贴的最大效益,尽可能地为百姓提供最及时的帮助,以及树立政府的阳光形象等都很有好处。 周建化(北京职员)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