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青年报:谁来为公众解开星海湖疑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6日04:51 中国青年报

  作者:端木

  近日,新华社的一则题为《缺水城市如何承载旱塬造湖“大手笔”?》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报道称,地处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正在实施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工程:用人力在城市边缘打造一个湖泊,规划水面比5个杭州西湖还要大。而这座年平均水蒸发量超过降雨量10余倍、几乎完全靠配给的黄河水滋润的严重缺水城市,
能否承载起这样的“大手笔”?

  报道经各媒体广泛转载后,引发了许多的批评。大多数评论都认为,这是形象工程、花瓶工程,是违法的和浪费的。对此,笔者有保留地赞同。

  首先说明,我无意为石嘴山有关部门辩护,从种种迹象看,该工程的确可能存在“未经批准,自行上马”等一系列违法违规现象。这当然是错误的,不应该的,也是必须依法查处的。

  但这也许只是问题的一面,对于工程本身是否科学合理,恐怕不是新华社报道描述的和一些评论作者想像得那么简单。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新闻描述,未必符合生态学的相关原理,轻易断言“该工程是完全错误”的说服力不足。

  我仔细查阅了该工程的各种媒体报道和相关分析资料,需要指出的是,工程并非媒体强调的那样,是“人力打造湖泊”,工程基本上是原有生态湿地的保留和扩大,按照项目方案介绍,主要是清淤、拆除割断连通水面,等等。媒体的报道也承认,“的确有不少湖泊湿地”,可见,该地区的生态湿地的确存在,自然水循环能够维持其一定的水平衡。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星海湖地区原有较大规模的自然湿地,后来由于人工造田等原因萎缩了,而现在,不过是一种还原、抢救和扩大而已。笔者个人认为,工程建设的大方向,并无严重问题。

  报道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该地区年蒸发量超过降水量10余倍,但这里混淆了一个问题:蒸发量超过降水量很多,并不意味着湿地就必然干涸,否则世界上许多干旱地区就没有湖泊存在了。该项目设计拦蓄的山洪、城市中水、引黄灌区渗透回流的农田排水等为其补水来源,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即使补水情况不理想,也未必会危及其保有“半湿地”的状态。至于报道所说“相当于5个西湖大”,其实并不奇怪,杭州西湖本身不大,湿地面积达到5个西湖算不了什么。这种媒体表述只具有新闻煽情的价值,而不具有生态科学的意义。

  同样是新华社的一篇报道,在5个月前就曾称“宁夏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建设”,其中,星海湖还被作为“退田还湖、退耕还湖”的成功案例加以宣传,称赞其“保护湿地和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成就。去年水利部部长在考察宁夏水利工作时,也考察了该地区的湿地保护工作,而且,我们也未见最高水利监管部门对此持何种异议或进行“叫停”。

  当然,争议肯定还会存在,笔者的观点也只是一家之言。我也同样认为,“湿地恢复”的大方向正确,不代表就不存在程序、方法、资金等其他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当前我国生态修复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湿地保护”,也应该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更理性的思考,而不应急于一棍子打死,轻言其“不可行”。

  在生态的意义上,“星海湖疑团”与“圆明园防渗之争”具有同样重要的标本价值,目前的情况下,包括环保、水利等监管部门和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应该给公众一个更明确、负责和科学的说法。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