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高收入者为何讳言自己所得利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7日02:48 人民网-江南时报

  作者:曹林

  最新一期《国际先驱导报》的一则调查很有意思:很少有人承认自己是中国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而且那些实际上的既得利益者也不快乐,甚至表现出集体性的郁闷,如政治精英为人际焦虑症困扰,商界精英身心疲惫,文化精英累于喧哗。

  应该说,在一个创富规则严密、从而贫富差距不是太大的社会中,“既得利益者”是一个值得自豪的身份。因为在共同的规则下,我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汲取到更多的资源,成为“既得利益者”,表明我捕捉机会和创造财富能力的超群。最关键的是,大多数人都能在规则下有机会成为“既得利益者”,身份的开放决定了符号所指的褒义。

  而在我们语境中就不一样了,权力寻租和权贵掠夺普遍存在,社会在追逐财富上缺少共同遵守的规则,所以贫富差距拉得很大,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才能通过灰色途径(权力腐败、关系网、购买权力等等)成为“既得利益者”———这种“既得利益者”的身份是封闭的,少数人成为得益者,大多数人心中是“相对剥夺感”和“实在剥夺感”,这种环境必然造就了“既得利益者”这个词在我们语境中的“道德审判”意味:“你所得乃我所失”。

  在这种对“既得利益者”带着强烈“道德审判”冲动的现实语境中,有几个人敢承认自己是既得利益者?最务实的态度就是“闷声大发财”。下面看另一个问题,不承认既得利益也就罢了,为何还集体性地表现出了不幸福感?我想,问题还出在创富规则的不健全上。

  一个基本的常识是,只有一个健全的规则,才能给人带来稳定的预期;而只有一个稳定的预期,才能给一个人带来恒久的幸福感———意外得到一笔横财,虽然会带来幸福感,但这种感觉不会持久;而规则则能让人通过预期把握未来,能把握未来的快感才是持久的快感。显然,这一代脱胎于前20多年改革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中很多人的财富并非通过合法规则取得,那么未来是否能守住财富?预期的不稳定自然带来集体性的郁闷。而那些通过规则合法取得财富的既得利益者,也因为规则的不健全,对未来并无把握,此所谓无恒产者无恒心也。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的富人对慈善事务为何总是那么消极———跟这种对自身财富的悲观关系非常密切,自己的财富都那么不确定,哪会想到送给穷人?自己都不快乐,怎么会想到让别人快乐?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