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江南时报:我看“民间科学家”在北大孔雀开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03:26 人民网-江南时报

  作者:伍里川

  据《新京报》报道,8日,之前是抚顺煤气公司管道工的50岁老男人郭英森在北京大学西门外支起广告牌,称自己能从理论上证明UFO(不明飞行物)的存在,并要挑战北大物理学院的老师。

  前管道工的水平是高深莫测的。他说国内很多学者一直否认UFO的存在,自己从1994年8月第一次亲眼看见UFO后,就开始自学物理学并研究UFO,2000年完成了自己的理论,证明UFO就是外星飞船,而且能从物理学基本理论上推导出UFO的制造和飞行原理。但他的这次摆擂直到下午4点收工,都没有一人“应战”。北大物理学院一老师说,这样的理论根本不值得评论

  总的说来,我不把一个前管道工在北大的设擂视作挑衅,甚至不视作是一种表演。在我看来,在我们这样一个特别讲究主流、正统和出身的社会里,一群土得掉渣的“民间科学家”实际上处境尴尬。所以,他们为了强调自己的存在和探索科学的权利,只好通过怪异的方式来制造有利的舆论,也变得十分好理解。

  把擂台摆到北大,并且准备摆到清华,这种选择反映了前管道工郭英森的“农民式狡黠”。但究其实,在“北大清华”成为中国人的教育图腾的语境中,前管道工郭英森别无选择。

  事实上,抛开

UFO的是是非非,我们看到的是郭英森所代表的“民间科学家”在进行学术和社会活动时的底线,那就是在“理论上”和正统的科学家实现对话。

  然而,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民间科学家”根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戏谑之称,它充满着所谓的主流价值观的轻蔑,因而尤其带有公众认识上的不确定性———譬如“这样的理论根本不值得评论”。

  我怀疑“不值得评论”等于“不值得平视”。其实,郭英森的遭遇几乎是一种群体性遭遇的延续,众多造飞机、潜艇的农民,他们在行政批复等多个环节上遭到的挫折,远远大于他们在科学探索上获得的自尊。

  一名外地“民间科学家”曾写信到笔者所在的编辑部,在索要一份登有他所需要资料的本报之余,他告诉笔者,他多年来从事着对“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千古猜想”的破解,并且已经取得了成功。

  他的作为或许也是主流科学“根本不值得评论”的。可是数月之后,我又想到他这封来信所预言的尴尬———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去演示他的探索并广而告之。如果他有一天也到北大设擂,那真的是合乎逻辑。问题是,写“科学野史”的人,能够得到“学界司马迁”们的注意吗?

  这些人相类似的命运,愈加验证了一个事实:“民间科学家”因为很难得到正名,因为很难得到正名的机会———哪怕是最后证实自己是错误的机会,所以已经急不可耐地寻找任何一个缝隙,他们正在加剧的“正名饥渴”,恰恰揭露了该领域一个主流的“话语权阶层”在对待“科学家野史”上的漠不关心,从而也将这个阶层所固有的傲慢与偏见、自私与懦弱暴露无遗———我在一名指出郭英森犯下常识性错误的北大学生身上看到的认真和纯朴,在“主流”那里看不到。

  郭英森对围观的学生说,你们去把研究物理学的老师找来,“如果他们能驳倒我,我立马卷起东西走人。”最终他还是准备走人了,不是因为被驳倒而是因为被忽视。一个被戏谑的“民间科学家”在北大像个孔雀一样“开了一回屏”,他没有获得掌声,但获得了揭露。在他的心中,或许已经有什么东西在倒塌。

  《江南时报》 (2005年10月12日 第三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7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