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请记日记,请记下历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9日09:24 南方都市报 | |||||||||
美国来信之林达专栏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美国当代历史学家布朗兹的一次演讲。布朗兹是一位很活跃的历史学教授,搞的是美国史,他年纪不大,却写过20来本书。他的《美国第一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传记,一本畅销书,得过普利策奖、洛杉矶时报奖,他的《黄金时代》被评为华盛顿时报最佳书籍。
布朗兹在演讲中谈到他在大学讲坛上是怎么教历史的。他说,作为一个历史学教授,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教学生对历史本身发生兴趣。这种对历史的兴趣,这种历史感,其实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具备。历史知识本身,学生只能在以后的阅读中渐渐积累。而一个人有没有历史感,是不一样的。 读历史的人都会留意到,历史上有些人遗臭万年,另外一些人流芳百世,这些人多少都有一点特殊的经历和事迹。布朗兹却对学生说,青史留名其实是人人都做得到的。他的建议非常简单,那就是记日记。他告诉学生,只要每天记日记,记下生活中看到的、经历的或者听来的最基本的真实情况,那些报纸上广播里没有的事实。如此持之以恒,做了几十年,等到你老去的时候,把日记捐献给大学图书馆或历史学会。等你去世后,用不了五十年,历史学家在描述你在世时期的历史时,必定会非常感激你记下的历史事实,必定会一遍一遍地引用你的日记。这样的日记,会剔除多少偏见和误解,会帮助真相透过时间的迷雾,重现在后代面前。你的日记功莫大焉,你会随之青史留名。 布朗兹的这番建议,最受触动的恐怕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因为我们已经过了大半辈子,有些事情,我们深有同感,却已经来不及做了。上个世纪后五十年,是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以后的和平时期。我们没有经历战乱,没有仓皇逃难,却看到过很多变故。我们在和平时期,有过饥饿,有过恐怖,更经历过荒唐。这些饥饿,恐怖和荒唐,既是个人的遭遇,也是社会的共同经历,影响了所有人,包括后来人的命运。等到我们想把这种遭遇和经历告诉后来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疑惑的眼光。而当有人出来说,这一切,饥饿、恐怖和荒唐,并没有发生过,或者并没有像我们亲身经历的那样发生时,我们往往无言以答。因为,我们大多没有把当年的简单事实记下来,而这些事实,在当年的报纸上是找不到踪迹的。 “文革”中,曾经一度流行查抄办公室,很多人的日记书信被查抄了去。日记和书信是会出事的,这是那个时代的共识。特别是学校里,发生了很多日记书信惹的祸。每当一个大的变故发生,就会引发一次大规模的销毁纸张,因为纸张上记下了变故前的事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记在纸上,才可能从个人记忆转变成集体记忆。 今天,我们不仅有了足够的纸和笔,而且还普及了电脑、录音机、数码照相机,还有了因特网。但是,社会生活中的事实需要记录,不记录就可能消失而不能进入历史,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我们中国人历史悠久,最知道文字的力量。旧时农村,识字不普及的年代,任何一张有字的纸,都会受到人们的珍惜。从来就有人知道,世界上的事情,只要不落到字面上,时间长了自然会消失。而一旦成了文字,进了书籍,那就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该流芳百世的就会流芳百世,该遗臭万年也逃不了遗臭万年。所以,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的文字狱,有那么多的避讳,有那么多的敏感字眼。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史记》这样正面记述历史的业绩,更有焚书坑儒大兴文字狱的勾当,所以中国的历史学才特别需要考据,从纸灰中淘取文字。正是这样的传统,总会让有些人以为,只要强迫人们不写下来,什么事情都可以蒙混过去。总会有人相信,历史是可以欺瞒的。 现在,有个历史学家提了个小小的建议,可以用来对抗这种对历史的欺瞒。很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做,那就是记日记。今日之日记,记下的就是明日之历史。个人的日记,为社会提供的将是集体的记忆。我希望年轻人会有人听得进这个建议,因为,因日记而惹祸的时代,终于让我们抛在后面了。 (作者系知名旅美作家)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