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日关系倒退,日本损失更大(纵横)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3日09:10 环球时报

  刘江永

  ●当前日本的对华策略是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大背景下产生的。其实质是开历史倒车,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倒退。

  ●小泉内阁自以为只要强化日美同盟,在中日两国的博弈中就可胜出,但实际上日
本拥有的各种优势正在消逝,越来越陷于被动孤立局面。

  ●今年以来,中日政治关系恶化开始影响经贸关系,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政冷经冷”局面。

  中日关系倒退源于日本对华政策的倒退

  今年以来,日本对华策略出现以下特点:首先是利用外压,争取民意。在刺激或伤害中国民众感情后,利用对方谴责特别是个别民众过激行为,调动本国民族情绪,赢得国内支持后再对外显示更强硬姿态。其次是反客为主,以攻为守。指责中国的教科书和爱国主义教育,把中日“政冷”的责任归咎中方。三是“一赌再赌”,压华让步。企图使中国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习以为常,最终动摇对方立场。四是借题发挥,转移视线。利用去年亚洲杯“球迷事件”和今年中国的涉日游行,大搞国际公关,把日本“塑造”成“受害者”,借以淡化侵略历史等问题,争取欧美舆论,反制亚洲邻国。

  这些对华策略是在日本国内政治右倾化大背景下产生。其实质是开历史倒车,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倒退。例如,在台湾问题上,重提1960年岸信介内阁的过时谬论并预做军事介入台海局势的准备;在教科书问题上,无视1982年铃木内阁的有关承诺,为右翼教科书放行;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推翻1985年中曾根内阁与中国达成的政治默契,即现职首相、外相和官房长官不前往参拜。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小泉内阁的对华政策做法与岸信介内阁颇为相似。早在1957年岸信介内阁便曾提出所谓“政经分离”的对华政策,既想与台湾保持官方关系,又想跟中国大陆做生意,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其后,经过中日两国有识之士的长期共同努力,才终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如今,小泉似乎也在对华搞“政经分离”政策:一方面继续参拜靖国神社,让中方“吞苦果”;另一方面希望同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获取经济利益。

  小泉内阁自以为只要强化日美同盟,在中日两国博弈中就可胜出,但实际上日本拥有的各种优势正在消逝,越来越陷于被动孤立局面。这种对华政策是完全缺乏远见,难以长期维系的。

  日本要“脱困”就需要改善对华关系

  当前,中日关系面临的国际现实是:中国和平发展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许,中国同除日本以外的亚洲所有邻国的关系都保持友好或改善;日本却恰恰相反,几乎同所有亚洲近邻的关系都在恶化,同美国的矛盾也在显露。

  从大国关系格局看,小泉执政以来,企图依靠美国,牵制中国。然而,这在一定意义上反而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之间虽有诸多问题,但“9·11事件”后,美国清楚地认识到它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是国际恐怖主义,而不是中国。当前,美国越来越意识到,美中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正在加强,在诸多国际问题上,美国需要中国合作。目前,中美关系明显好于中日关系,日本同亚洲邻国关系恶化,日美关系也难搞好。日俄关系也是如此。当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增强,而日俄关系则难有进展。日本原想利用今年日俄战争结束100周年之际,实现日俄关系突破,索回北方四岛,而普京总统手中握有“石油牌”,根本不买小泉的账。原定于今春普京总统访日一拖再拖。在西伯利亚的石油管道竞争中,日本也未能完全如愿。故而,日本要想摆脱大国关系中的战略困境,首先需要处理好同中国的关系。

  在开展联合国外交时,日本政府无视中国,自以为有钱就能拉到非洲的选票,“傍美”就能使安理会最终认可其“入常”。不料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关键时刻针对日本“入常”大唱反调,使日本陷入孤立无援的尴尬境地。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指出:“日本在扩大安理会问题上没有获得亚洲的广泛支持。只要日本不正视过去的历史,受到侵略的亚洲国家就难以支持日本”。许多日本人也开始反思:“争常”还需处理好同中国等亚洲邻国的关系。

  在东北亚,小泉原想利用今年日韩建交40周年推动日韩关系,结果却因参拜靖国神社、右翼教科书、日韩岛屿之争等,导致日韩关系陷入建交40年来最糟境地。卢武铉总统年内访日也难以成行。日本政治右倾化已引起东北亚战略格局的变化:韩日关系疏远,中韩关系接近,冷战时期形成的美日韩“铁三角”关系松散化。日本要摆脱在东北亚的孤立,迟早要认真考虑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在东南亚,日本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因农产品等贸易问题,日本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进展缓慢。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对日本美化侵略历史表示

  担忧。而中国同东盟各国的关系则空前发展。中国的发展模式受到越南等国高度重视,中越关系稳步前进。同样是美国盟国且靠近台湾的菲律宾,采取了与日本不同的对华政策。东南亚多数国家不愿看到中日对立,但这些国家普遍认为,目前中日关系的困境原因在于日本。可见,日本要参与和推动东亚区域合作也离不开中国。

  中日经贸依存关系发生变化

  中日邦交正常化33年来,两国经贸合作取得长足进展。中国经济的持久快速发展既得益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和民间对华直接投资,也为日本经济摆脱萧条提供了重要商机。

  然而,今年以来,中日政治关系恶化开始影响经贸关系,发展下去有可能出现“政冷经冷”局面。

  2001年以来日本对华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而今年1至8月同比只增长了3.2%。据日方统计,今年上半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项目同比减少8.2%,合同金额下降0.4%。“经冷”对中日双方都不利,对日本更不利。

  尽管目前日本经济规模仍大于中国,科技水平仍强于中国,但20年前日本所拥有的绝对优势业已消失。在国际贸易方面,20年前日本外贸总额约为中国的5倍,去年中国外贸总额达1.15万亿美元,相当于同年日本的1.35倍。据日方统计,1985年至2005年1月,日本对华贸易在日本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已从6.2%升至17.4%。去年,日本对华贸易总额(含香港)已首次超过对美贸易总额。据中方统计,同期中国对日贸易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则从30.4%降至13.5%。日本已从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降至第三位。可见,在双边贸易中,中国对日依赖下降,而日本对华依赖则上升。中日相互依存关系正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有些日本企业为支持小泉而扬言“撤离”中国,把投资重点转向印度。去年印度已首次成为日本最大的海外贷款援助对象。这实际上等于把2008年北京奥运商机拱手让给欧美及韩国等竞争对手,而迄今日本对华基础设施的投入也等于“为人作嫁衣”。事实上,多数日本企业并不愿意绕开中国,舍近求远。据今年11月日本国际合作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日本制造业希望投资的国家中,中国占82%,印度占36%,越南占27%。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日本来说是重要的机遇。日本当政者的错误做法不仅造成中日关系倒退,也导致日本外交全局陷入战略困境。长此以往,日本只能坐失在中国的许多商机,在东亚国际关系的大调整中自我“边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和日本对华政策的历史大倒退,既损害了同邻国的关系,也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

  《环球时报》(2005年11月21日第十一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