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中国青年报:中日关系究竟能否改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04:47 中国青年报

  卓南生

  阮次山(以下简称阮):卓教授,您分析了日本政治背后的右翼关系。那么,在中日关系上,您觉得今后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卓南生(日本龙谷大学教授、新加坡《联合早报》特约评论员,以下简称卓):我
是新加坡人,关于中日关系问题,我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的。从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从1996年4月17日《美日安保条约》重新定义以后,特别是今年2月的“2+2”会议后,可以看得很清楚,美日之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主子和仆从的关系。这二者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是两相情愿的,这一点首先应该明确。明确了这一点,也许中国就不会异想天开地说要去“拉拢”……(阮:拉拢日本对抗美国)。在这个棋盘上,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这是我从第三者的角度来分析的。

  日本:富国更要强兵

  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国的崛起加强了日本对中国的警惕,加强了它对中国的防备;但另一方面从战后历史来看,即使没有中国的崛起,日本修宪派兵这条路线也不会改变。

  换句话说,

中日关系不单纯是力量对比的消长。所以我反对从所谓“强弱论”或“弱强论”的角度说两个强国出现了就会有矛盾。不能用这种纯粹力量对比的角度来看问题。我想说,力量对比变化会加剧两者之间的矛盾,但即使没有(这种力量对比变化),日本作为一个对战前没有彻底反思的国家,总是要走回它富国强兵的道路。过去之所以没有强兵,不是它自己不要,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宪法的限制,美国的监视,东南亚、中国、韩国等的监视,还有日本国内反战、厌战、恐战人民的牵制———当然这是最重要的———促使它不得不只能走富国的道路。可是它认为单单富国还不能得到满足,所以必须以强兵作为富国的后盾,这是他们的基本思维。这种思维在战前如此,在战后也如此,首先应该认识这一点。当然,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在很多方面与日本的矛盾,加剧了日本对华采取强硬的政策。

  在上述情况下,谈中日两国如何相处的问题,我们从东南亚的角度,从第三者的角度,当然不希望这两头“巨象”角斗,我们很希望中日和平相处。但按照目前的格局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是那么大。有些日本的问题是和我们东南亚(直接)相关的,比如日本走回战前老路,要修宪、派兵、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的看法、韩国人民的看法和东南亚人民的看法是一致的。

  当然,还有一些问题,比如领土纷争问题、东海石油问题等,这些是中日之间的矛盾问题,关于后面的问题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我看到的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不管是战前还是战后,对亚洲的研究包括对中国的研究,他们的梯队是非常强大的。他们的研究是非常深入的,可以说是知己知彼。但相对而言,中国方面,亚洲其他国家包括我们新加坡方面,对日本的研究还是停留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研究不够深入。在这一点上,亚洲各国,包括中国可以说处于劣势。

  “亲日”现象从何而来

  阮:中国有许多研究日本问题的专家,往往在他们研究日本问题之后,我们就觉得这些人都是“亲日派”。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您在东京等地教书这么多年的体会来看,这是什么现象?

  卓:我不认为研究日本问题的都是“亲日派”,我个人认为“亲日”、“反日”这类的字眼是战前日本媒体遗留下来的。“日”是指什么?“日”是指整个日本的利益,还是日本某些集团的利益,还是日本人?这是不明确的。今天的所谓“国益”,本身就是很暧昧的词语。我认为,今天亚洲对日本的研究,包括中国和新加坡对它的研究,都有一个弱点,就是我们的政府和民间对这方面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日本问题研究者不得不依靠日本方面提供的资讯,甚至是基金。我认为这是比较不利的。

  阮:所以就无形中掉入了所谓的“亲日”陷阱。

  卓:有时候也许不一定是“亲日”。有时候是有意无意地被日本方面放出的风声所影响,不加分辨地、不知不觉地引用他们的论调。比如说日本“入常”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日本一开始就不认为自己有机会。但他们放出风声说,法国、英国支持,俄罗斯没有问题,然后他们又说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当美国号召支持的时候,看你中国怎么办。于是很多人可能就慌了,心想是不是应该实事求是地跟日本谈一下,但实际上这是日本方面放出的风声。

  最后,日本方面自己检讨,它知道真正支持的只有法国,因为英国是口头派,俄罗斯态度不明朗,实际上美国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支持,日本知道没有机会。所以他们经常要向美国表态:如果让我们进去的话,我们一定会站在你这一边。但是讲出这一句话就会失去其他的……(阮:就会露尾巴、露尾巴!)所以,日本媒体已经透露过,这句话不可以大声讲。至于法国,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支持日本,它是为了支持德国而“配套促销”。对这一点,其实日本方面也很清楚。可是我们有些人呢,却被日本一边倒的造势所迷惑。如果单单看日文报纸,我们很难看出上述现象。

  如果没有长期跟踪,没有各种力量的支持,我想我们亚洲人包括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可能就会不小心掉进您所说的“亲日”论调或陷阱里。我个人认为,这与其说是研究日本问题者的问题,倒不如说是亚洲各国包括中国方面应该怎么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的态度问题。先要把知己知彼的事情做好,如果我们在这方面的事情做好了,下一步再来谈政策问题、对策问题。

  “政经分离”究竟对谁有利

  阮:有一件事是我们大惑不解的:日本跟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最近一年已经超过了日本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换句话说,日本从中国这里赚了很多钱。商业界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日本人知道中国跟日本之间的贸易是日本的命脉之一,那么,它为什么不想跟中国亲近,改善对中国的公关呢?

  卓:这也许是日本财界或者说是日本政治家今天非常欣赏的一个问题,他们希望“政经分离”———(中日间)经济上继续发展,政治上冷却无所谓。但实际上,从国际事务的发展来看,真正的政经分离是不可能的,政经分离只是某种形势下一个暂时的现象。只要能在政经分离的状态下(保持优势),日本就不觉得有必要改变政策,甚至会变本加厉地推行到底。而在政经分离的情况下,究竟谁处于优势,谁处于劣势,这就回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对双方现状的分析方面资料是不是很充实。在这方面,我个人的理解是日本经常能够拿出一些数字来,且不管这些数字有没有(充分的)根据,但他们毕竟还是拿得出来。而亚洲其他国家包括中国,要拿出明确的数字来,恐怕就不太容易了。自己的定位如果不清楚,就容易陷入举棋不定的状况。

  阮:非常感谢卓教授为我们对日本政情(变化的)前前后后作了很多解惑的分析。

  (全文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