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电视读报,作者滤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3日06:04 中国青年报 | |||||||||
严辉文 自2003年初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开播以来,电视读报的节目形式已在我国日渐风靡。两年间,从央视到地方电视台,类似的栏目相继开办。读报内容上,既有读新闻的,又有读评论的。通常的读报,只是将某某报、某文某标题用朱笔圈出,然后侃侃而读,好像作品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视作者的存在。
笔者以为,这种做法不妥。一是掠夺了著作权人的利益。从尊重作者(尤其是评论作者)著作权的角度看,电视媒体不应该“拿文不拿人”,而有必要让受众知道,这是谁的劳动成果。如果将作者姓名过滤掉,就无法实现对作者著作权的保护,是对其权利的侵犯。二是忽视了受众的知情权。受众在看读报节目时,只限于看某报、某文,很容易将经过筛选过滤的信息和观点,等同于媒体的权威发布,这对受众来说是一种误导。因为报纸刊登的自由来论,并不能代表报纸的倾向和观点,只是一种公民发言,可能存在失实和偏颇。 于电视读报节目来说,改变这一现状是举手之劳,希望在读报时莫忘了把作者姓名也顺便读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