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官员“异地批评”背后的面子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19 南方都市报 | |||||||||
中国观察之曹林专栏 以前常听说媒体“异地批评”这个词,从未见过人大也搞异地批评的——黑龙江省人大某官员创造了这个先例。据《黑龙江晨报》报道,针对黑龙江齐齐哈尔无钱农民工王建民死在北京同仁医院之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靳国君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京同仁医院的行为违背了职业道德,也触犯了法律。这一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看到这位靳委员义正词严的隔空喊话,想必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与笔者同样的感觉:前段时间黑龙江55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案中,离奇的乱象引起举国关注,本地人在本地医院挨宰受难,人大自然应该密切关注并督促有关部门的调查——可现实是,当地人大代表一声不吭,怎么本地人在外地医院“受难”,人大代表就迫不及待地要“异地批评”了? 公共部门的父爱形象,在辖区地盘内常常是消极、内敛甚至是失职的,只有在与外部冲突时才旗帜鲜明地凸显出来,这是中国特色的地盘政治——或曰部落政治。 网络空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见义勇为最好到外地去做,吃亏挨打也最好被外地人打——其中蕴含的意味是对地盘政治最好的阐述:做好事、吃亏挨打的结果与“本地人”、“外地人”的身份极其相关。 本地人在本地做了什么好事,一般情况下都会被政府部门低调处理,有些地方甚至根本不当回事儿,比如车祸中救了19条人命的重庆农民金有树,因救人身染重病而向政府求救,可数封求救信如石沉大海无人理会,最后含恨离世,如此道德尴尬似乎时有发生;本地人在本地做了好事如此,本地人吃本地人的亏同样如此,如果没有足够硬的关系和足够的耐心,依靠走程序讨个说法是很难的。 转换成外地人的身份就不一样了。如果是本地人在外地做了什么好事,不得了,那消息绝对会爆炸开来,“一人献身,全省光荣”,那个人势必会被塑造成代表着本地道德形象的典型,输出地之政府部门会不遗余力地渲染英雄形象,借英雄为本地形象贴金,今年“感动中国”的好几个人物都属这种“异地身份”;同样,如果本地人是被外地人欺侮了,那问题也好办多了,用不着受害者费什么力气,“地方身份”后会自然形成一个为民做主的强大共同体,这一点在“山西警察打死北京警察”、“深圳警方妖魔化河南人”等事件中有典型的表现。 地盘政治,是一种带着原初社会狭隘部落意识的政治理念。用权力划出一个势力范围,其他人不得涉足。地盘利益不是地盘里所有人的利益,而只是少数掌权者的利益,掌权者对地盘里人利益的保护并非内在的,只有在与外部冲突时才凸显出来——这种冲突时的保护,实质并非针对受害者的保护,而只是一种地盘利益。地盘政治的逻辑是这样的:本地人在本地做好事,这是应该的,本地人被本地人欺侮,这是不可外扬的;而本地人在外地做好事,这是地盘溢出的花香,要回收利用,本地人被外地人欺侮,这涉及到地盘面子了。 显然,用地盘政治的视角看待黑龙江省人大的异地批评,就很容易理解了:本地人挨本地医院宰,这是不宜张扬的,故可“屁都不用放一个”;而“本地人在外地医院受苦”了,当然要大声嚷了,此时,“大轰大鸣地放响屁”乃地盘政治之最大利益也——这就是地盘政治的辩证法。地盘政治之上,人的生命和尊严是随着身份的差异而分等级的。 (作者系中国青年报编辑)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