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印战略合作,分量很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22:31 环球时报

  

中印战略合作,分量很重
1月6日,在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举办的“中印友好年”招待会上,一名印度小女孩正和母亲聊台上上演的京剧。

  任彦摄

  1月10日,为期两天的第二轮中印战略对话在北京结束。这次对话是“中印友好年”
的首次重要双边活动。预计今年中印双边交流活动将有50多项。中印双方一致认为,今年是“中印友好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有利于双方进一步扩大两国间的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进一步充实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中印关系的迅速发展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Chindia”这个新词在英文媒体特别流行。将China(中国)和India(印度)合为一词不仅创意绝佳,而且真实反映了中印关系的发展态势。专家指出,中印人口约占世界1/3,又同处亚洲,又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两国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未来如能以最快的速度合作,那不仅意味着“亚洲世纪”的到来,而且将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双引擎”。

  ■是战略伙伴,不是战略对手

  中印战略对话既是中印关系发展的结果,更是推动中印关系继续向前的动力。记者接触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此次会谈涉及的边界问题对两国关系有着重大影响,如能顺利解决,必定会促进两国关系深入发展。双方舆论因此都十分关注此次会谈。印度外交秘书萨兰在启程前表示,他希望这次战略对话能为两国最终在领土争端上达成“相互可接受的解决方法”提供更好的氛围。萨兰还拜会了国务委员唐家璇、外长李肇星和中印边界问题中方特别代表戴秉国,为下月举行的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第七次会晤确定了方向。尽管双方没有透露详情,据印度驻华大使馆发言人维杰·尼玛透露,会谈气氛“令人兴奋”。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10日下午的记者会上说,会谈的气氛是友好和务实的,双方增进了了解,扩大了共识。

  外界认为,中印此次战略对话除接触了一些敏感问题外,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那就是中印是战略伙伴,不是战略对手。印度国家石油公司董事长拉哈的一番话很耐人寻味,他说:“合作对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符合逻辑的,因为恶性竞争只有让卖家受益。我们有必要建立相互信任和信心。”印度石油与天然气部长艾亚尔在来京前对记者表示,把中印两国形容成一场博弈中的两个竞争对手是错误的。最近中印联手在海外买石油的故事进一步证实了人们的这一看法。去年12月初,中国石油总公司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第一次以联合竞标方式获得叙利亚境内一加拿大石油公司价值10亿美元的油气田。

  ■战略互动超出经济范畴

  自去年4月中印确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印的战略性互动不断增多。

  政治上,两国领导人除双边会晤外还利用多边场合频频会晤。从万隆会议到联大峰会再到东亚峰会,两国领导人每次都要“面谈”,就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流看法,增进政治理解与互信。

  经济上,两国经贸关系继续加强。2005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85亿美元,比5年前增长了9倍多,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

  的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双方间的自由贸易框架谈判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尤其是能源合作呈现出了某些“战略特质”。

  军事上,双方互信举措不但多,且层次高。去年5月,中印达成一项联合培训计划,第一次将反恐和维和纳入两军培训项目。两军去年先后举行了联合登山、庆祝中印建交55周年、庆祝印度独立日等联谊活动。去年是两国边防军会晤最多的一年:中印军人代表第一次应邀观摩对方军演;11月28日,中印海军第一次在印度水域进行演习。中印在区域合作平台上也加强了联系:去年10月,上海合作组织邀请印度为观察员;11月,印度最终同意南亚其他国家提案,邀请中国成为“南盟”观察员;12月,印度应邀参加东亚首脑会议。值得一提的是,中、印、俄外交会谈机制更加正式化。中、印、俄外长由借用其他平台“顺便聚会”发展到“专程约会”,“战略大三角”呼之欲出。

  ■四大因素影响合作步伐

  目前看来,中印战略合作的步伐还不够快。据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印方对“战略合作”有顾虑,担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成中国领导的一个反美阵营。在印度看来,无论是联美反华还是结盟反美,都不利于其国家利益。印度不论加入哪个阵营,都只能充当“小伙伴”。因此,在其综合国力未与中国拉平之前,印度对“印中战略合作”的顾虑很难完全消除。

  二是地区利益的冲突与猜疑。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萨赫尼认为,印度外交政策有“参照中国”的天然倾向,中国在印度周边的活动总会引发印度外交政策的负面反应。一方面,印度战略家一直把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当作印度的有机战略统一体,不容分割。另一方面,中国出于海上能源通道安全考虑,不得不巩固与包括印度在内的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只有形成区域战略对话与沟通机制,才可能减少在这一核心利益交会区的摩擦。

  三是边界问题依然未决。虽然边界问题早已不再是两国关系的发展障碍,但始终阻碍着双方战略合作的不断深化。印度著名战略家拉贾·莫汉称:“如果中印边界问题得以尽快解决,中印合作关系将出现实质进展。”尽管目前双方已经建立了三种解决机制,即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会谈机制、专家组会谈机制以及特别代表会晤机制,但离实地划界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四是美印间的战略互动过于活跃。印度是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区域力量,也是美国可以合作的朋友,但美国对印度不想过于放纵,同时也担心与印度过于亲密可能会刺激中国。事实上,美国加强与日本、印度和东南亚主要盟国的关系,在结构上已对中国形成压力,因此,美印关系仍将对中印关系形成牵制。

  ■中印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尽管中印战略合作面临诸多问题,但中印战略合作的同质性、互补性及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将确保双方沿着良性互动的轨道平稳前进。

  一方面,中印都将成为多极世界重要一极作为中长期战略目标。我国要在21世纪前20年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印度期望在2020年“具备发达国家的必要条件”,两国认定的战略机遇期不谋而合。战略需求与战略选择的同质性确保了两国关系在可预见的将来没有明显的对抗性,扩大了两国在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与发展方面的共同利益,增加了两国参与地区、国际事务的共同语言。

  另一方面,中印两国战略需求存在广泛的互补性。在政治上,双方都在亚非发展中国家拥有良好的政治互信基础。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偏重于亚太、中亚地区,印度则偏重于南亚、西亚及环印度洋地区,并在西方有“天然的政治亲和力”。两国政治影响力的错位有利于增进双方的战略需求,发挥互补优势。正如印度总理辛格所说,中印联手能改变世界秩序。作为发展中大国,两国崛起面临的外部挑战颇有相似之处,实际上,中印才是真正的“命运共同体”。两国在崛起过程中将不断受到现有格局的“敲打”,两国只有合力才能有效抵制外压,并推动国际秩序不断朝着有利于两国崛起的方向完善。在安全方面,两国都面临着很多威胁,这需要得到对方的支持与帮助。显然,加强中印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对改善两国崛起的地区环境大有裨益。在经济领域,两国庞大的经济规模意味着双方合作潜力巨大,并为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深入构筑了坚实基础:从发展模式看,我国主要以制造业为龙头,而印则以服务业为提升国力主要途径。印度多向中国出口工业原材料和农产品,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则以纺织品和机电产品为主。从技术优势看,印度在信息产业、制药、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强势我国近期难以取代,我国在基础设施、电子产品等领域的优势印度也难在短期内赶超,中印各自的发展优势为不断拓展两国经贸关系提供了广阔的互补空间。

  实际上,只要解决了两国在利益重叠区的战略互信与理解,双方的战略合作将会加速。这种跨越喜马拉雅山的握手必将造福于中印人民,也必将有利于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1日第七版)


本报驻印度、联合国、俄罗斯特派记者 任彦 邹德浩 马剑 胡仕胜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