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时报专题 > 正文

中国呼吁富人的善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22:31 环球时报

  中国正呼吁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向穷人慷慨解囊。政府发出此呼吁的背景是: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且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慈善精神的培育远比对财富的渴求来得缓慢。

  民政部负责人表示,为应对自然灾害,政府需要社会更多的帮助。这一呼吁若放在二三十年前,将是不可想象的。当时当局认为能满足社会各项需求,任何显示财富行为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化而遭谴责。一度被猜疑的民间慈善组织,如今逐渐被接纳。但据中华慈善总
会统计,去年该组织收到的捐赠仅占中国GDP的很小一部分。

  有人把中国对慈善事业反应迟钝归咎于文化和历史因素。

清华大学教授尚余升(音)说:“富人刚在这几年才变得有钱,他们觉得还不是很有保障。中国历来缺乏慈善传统,富人不把它当回事,政府也没制定足够的刺激措施。”此外,中国发展迅速,一些新富表示工作太忙,顾不上考虑慈善责任。

  由于

中国经济成功,曾是扶贫资金重要来源的国际援助正逐渐减少。作为应对,中国政府设立了数千家慈善机构,以接受公众捐赠。去年6月,中国首次引入对捐赠实行减税的做法。一些富有的个人捐赠者也开始慷慨解囊。有关人士表示,慈善事业在中国尚未成熟,可愿意捐钱的人不缺。中国许多富人经历过童年的苦日子。对穷人,他们比英国人更能感同身受。

  国际上,中国正逐步从受捐国向捐赠国转变。中国是联合国会费第九大出资国,分摊的会费与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相比并不突出,但鉴于中国人的年平均收入比较低,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中国公众对国际自然灾害的反应让人最乐观。去年,中国红十字会收到创纪录的3000万英镑海啸捐款。美国飓风和巴基斯坦

地震灾害发生后,中国民众也踊跃解囊相助。

  与当今中国所有事物一样,道德也在变化中。中国正经历着一种工业革命,它伴随着变革的痛苦及迄今为止尚未大大活跃的慈善爱心。▲(摘自1月10日英国《卫报》,原题:慈善事业:新的文化革命,作者乔纳森·沃茨,汪析译)

  《环球时报》(2006年01月11日第六版)


  相关专题:环球时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