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暴利 保和谐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26日15:29 南方周末 | |
□陈仓 从2003年底至今,媒体连续四年推出年度“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 “2002年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业、出版业、医药业、高速公路、汽车业、传媒业、手机业、留学中介、民航业、中学教育(见《共鸣》杂志2003年1月号)。 “2003年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业、中小学教育、殡葬、出版、汽车、眼镜、电信与手机、医药、出国留学中介业、网络游戏(据《青年时讯》)。 “2004十大暴利行业”:房地产业、网络游戏业、医药业、图书出版业、培训业、美容业、煤矿业、珠宝业、电力业、殡葬业(详见《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第1期)。 “2005年十大暴利行业”:能源、医疗、教育、殡葬、教材、高速公路、有线电视、房地产业、网络游戏、美容整形(见《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12月25日)。 从上述“榜单“看出,媒体公布的暴利行业与消费者的日常感觉没有二致;房地产、医药、教育三大行业获得“四连冠”,与群众的街谈巷议不约而同。垄断让消费者别无选择,暴利让群众无可奈何。出国、美容、游戏、珠宝等行业是有钱有闲者的“有效需求”,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属于“失效的有效需求”。但是,人要生存,要发展,就有一些不可缺少、不得不实现的刚性需求。房地产、医药、教育便是个人或家庭成员随时发生、无法回避的刚性需求。 垄断产生暴利,暴利激励垄断,以至于恶性膨胀、恶性循环,丧失经济伦理。“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绝大多数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生活必需的商品和服务业的价格畸高,生活成本过大,日久天长,垄断经营和暴利行为就成为一种强人所难、挟人之忧甚至趁人之危、逼人就范的“软暴力”。 “软暴力”与硬暴力一样激化矛盾,加剧大众的压力、焦虑、不安、不满、怨恨。经营信誉败坏、经济伦理恶化,消费者的内在压力便反作用于供应者,置业商与业主矛盾、医患矛盾、教学矛盾加剧,个体矛盾日积月累造成冷漠、不合作与对峙,继而演化为群体抗争行为,最终导致区域性的经济社会生活不和谐。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因此,我们对影响经济社会和谐的垄断和暴利行为不可等闲视之,尤其对获得“四连冠”,且牵涉最广大群众利益的暴利行业及其垄断、暴利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必须抓紧治理。 如何治理暴利行为呢?“釜底抽薪”的“大调整”办法:拆分天然或非天然垄断经营体系、立法干预公用必需品定价、取消经营特权、终止优惠政策等;“扬汤止沸”的“微调”办法:调整税负、设置处罚措施、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舆论监督等等。适时适当的条件下,“釜底抽薪”与“扬汤止沸”的办法可以打“组合拳”;最近,卫生部提出的“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要求各地建立平价医院或平价病房”,各地相继出台的“平价医院”、“平价病房”等政策是治理医疗暴利的一个个应急“良方”。我们期待着对另外9个暴利行业“出牌”。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