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挑战企业自身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0日15:38 南方新闻网

  当前进的步伐渐渐追赶不上这座城市发展的脚步时,对于那些最早成就了深圳经济腾飞的“三来一补”企业来说,深圳似乎已经不再是20多年前那个敞开怀抱欢迎自己的“吴下阿蒙”了。根据宝安区经贸局的统计,截至8月份,该区现有的3307家“三来一补”企业中,已有104家自动关闭,比往年同期增长了30%,而全区淘汰的不良企业已经从6月底统计的519家,发展到了突破1000家(见今日本报A35版)。

  在这种退出背后,首先被读出的是一种沉沉的无奈。作为和深圳一起成长起来的见证者,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三来一补”企业,在为深圳经济腾飞创造出了世界奇迹的同时,却始终未能摆脱自身“低端”的草根标签而生存着。如今,城市依旧年轻,企业却已老矣。在城市发展越来越坚定的“换血”革命中,渐现老态的“三来一补”企业,由于对城市的影响力和推动力作用的减弱日益凸现,开始不得不面对“被”抛弃的命运。“能够卖命的时候过了,就要被一脚踢开”,在很多企业家看来,这种现实功利到近乎“残酷”的做法,无论在感情还是道德层面,似乎都那么让人难以接受。

  只是,任何感情和道德,首先要符合事物的存在法则,适应不了,只有选择离开或者被淘汰,既然客观法则本身就是“无情”,那么,对于进入了法则规范圈内的企业,仅靠悲情的自悯往往只能让人“哀其不幸”而已。实际上,由于面临土地、人口、水、环境资源的“四个难以为继”,深圳的城市产业结构已经到了不得不调整的地步,让高能耗、低产出、低附加值的企业被自然淘汰或者迁出,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这种趋势,深圳政府本身也在承受着经济发展速度暂时放缓的“阵痛”。在这样的决心面前,也许一种基于自我审视后的主动“变身”升级,对于企业来说,是有可能避免悲情命运的一条“低成本”之路。

  上个月下旬,深圳关外某企业曾经因为被迫外迁引发了一场员工不满的冲突事件。事实上,企业的迁出所需要付出的,不仅包括厂房、设备等硬件能耗成本的再投入,还包括人才、与本地政策法规、文化氛围等软环境的重新磨合,这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成本投入。维持现状,则必然被淘汰迁出,但如果企业对于被“推出去”的结果简单接受,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成本消耗,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升级机会的丧失。其实,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在珠江三角洲整体运行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完全有可能利用深圳城市本身高科技产业发达等因素,对企业生产、经营、运作本身进行包装升级,也许“三来一补”企业应该在无奈的迁出中,回首一下自己2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否正是因为自己的“二十年如一日”,才会被迫面对今天的不得不离开。

  另一方面,对于当前这股“三来一补”企业加速外迁的浪潮,有人士担心会造成城市产业的“空心化”,如果迁出的速度和比例超过了一定的承受极限,将直接影响到换血后的再造血工程。事实上,尽管目前此种现象还不是很明显,但也未必是危言耸听,在一个行业产业链中,只要其中一个断了或者离开深圳,其他上、中乃至下游的产业链,很有可能会随之而去。因此,政府如何引导和促进“三来一补”企业合理外迁或者升级,出台什么样的政策,对这些企业的走向以及在深圳生活多年企业家的感情乃至情绪,都有很大影响,这也直接影响到这次深圳“转身”的成本。

  从当年轰轰烈烈迁入,到今天无奈迁出,出入之间,彰显了社会发展前进的力量,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企业所充当的不应该仅仅是被淘汰者的角色,即使是迁出,也终将会有无处可迁的一天。事实上,有条件的企业,在这种调整的契机中完成自己的升级换代,未尝不是一种意外收获。□王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