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问计于民,解医改死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0:02 红网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其网站上开辟“我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言献策”专栏,面向全社会征求医改意见和建议。(10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自从去年7月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得出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的结论后,医改向何处去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9月17日,医疗体制改革协调小组成立的消息再次吸引了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青年报最新调查显示:79.7%的人对医改新方案

充满期待。然而,期待归期待,公众仍然对新医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表现出了担忧。此次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开辟专栏“问计于民”,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回顾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我们会发现,重大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导致重大的失误。随着社会越来越开放,中国的政治决策机制也渐渐地从以往的领导决策、集体决策,慢慢地走向全民决策。政府的决策、制度制定出台之前,就某些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向市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这在近些年来的中国地方政治发展进程中已经不再是新鲜事。

  事实上,无论是宏观决策还是微观决策,都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即信息的不完全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完全性既可以导致市场失效,也可以导致政府失效或政策失效。诚如论者所言,“希望在民间,智慧在民间,学问在民间”,面对似乎已经束手无策的医改死结,“问计于民”是已成了制订医改新方案的必要选择。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医改新方案的科学化、民主化和专业化。

  面对新医改,我们不仅要“问计于民”,也要“问需于民”、“问情于民”。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涉及每一个人的利益,改革将使政府、医疗机构和民众之间的利益分配产生或大或小的变化,但是最终的结果要每个公众来承担。因此,为什么要医改?为谁医改?如何保障医改经费的落实?如何保障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广泛征求医改成本的直接承担者公众的意见。

  当然,“问计于民”仅仅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第一步,从“问计于民”到科学决策之间,还有诸多工作要做。譬如,并不是收集到的所有意见和建议都一定是大多数人的意愿。因此,在“问计于民”过程中要科学、全面,要分层次、多范围地进行,确保民意征集的真实性,防止小利益团体的意愿取代主流的意愿。

  长期实践证明,只有广泛“问计于民”,在决策过程中充分体现民意、尊重民意,才能更真实地反映民生状况,才可能有效、合理地解决多方利益群体间的矛盾,才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才能赢得百姓的理解与支持。缺乏公众了解和认可的医改新方案将会面临着再次不成功的危险,人们期待着这一方案能够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稿源:红网 作者:刘义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