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央视名嘴上黄山始信峰下捡垃圾(广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0:11 人民网-华东新闻

  ●“黄金周”期间,黄山每天产生约10吨垃圾。景区每年要花费上千万元用于环境维护

  ●山上的一应物品都靠人挑肩扛送过去,山上产生的垃圾也要挑下山。当回挑夫,让更多的游客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少浪费、不乱丢垃圾

  10月5日,在安徽黄山始信峰近50米的悬崖上,两名环卫工人正放绳到山谷里捡拾垃

圾。这一幕在黄山是再平常不过。但不一样的是,这两名环卫工中,有一位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撒贝宁。与此同时,在黄山光明顶,几个环卫工正在捡拾游人随手扔下的垃圾,其中一位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侯丰。

  主持人为何客串环卫工人?原来,今年的国庆“黄金周”期间,中央电视台第十二套节目策划了一个“移动七昼夜”的特别节目,撒贝宁、侯丰两位主持人每天探访一个城市或景区,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一明一暗观察所到城市或景区在假日的公共管理水平。黄山即是其中一站。

  撒贝宁走明线,侯丰走暗线,先来一番明察暗访,最后随机抽出10位游客,为城市或景区打出印象分。游客的印象分是通过选择脸谱来表现的,感觉特别满意就选择笑脸,特别不满意就选择哭脸,认为一般的就选择不笑不哭的脸。

  从峰顶放绳降到深谷捡垃圾,一脚踩空差点撞在岩石上

  在节目摄制前,风景区的陪同人员建议,主持人要体验黄山一线工作者的工作,象征性地做做动作,让摄像机留下画面就可以了。

  可是,撒贝宁却要体验黄山环卫工人放绳到山谷中捡拾垃圾的真实工作。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环卫工人的艰辛,真正了解美丽洁净的环境是怎么得来的。

  经过近1小时的“岗前培训”,撒贝宁基本掌握从峰顶放绳下降的要领。他这次的“工作”,是从始信峰顶放到近50米的深谷里捡拾游客丢下的垃圾。

  撒贝宁两手不太熟练地拉牵着绳子,身体缓慢地往下放。放了不到10米的时候,撒贝宁一脚踩空,身体向右侧甩出去三四米,然后又来回晃动了三四次才稳住。在场的几位环卫工人吓了一跳,据他们说,放绳下去就怕脚踩空,这时候自身就失去控制能力了,身体就容易撞到岩石上。

  放到近30米的时候,现场突然刮起了风,大家的心又再次提到了嗓子眼。这时,撒贝宁除了捡拾垃圾,还要及时把自己的感受对着镜头说出来。通过无线话筒,他在摇晃中说:“黄山的环卫工人每天都要下到山崖下捡垃圾,他们冒着这么大的危险,也许就是为了捡拾游人随手丢下的一个可乐罐。黄山风景区近200人的环卫工人队伍付出了如此艰辛的劳动,我们才能看到这样美丽的风景、享受到如此优质的服务,每一名游客是不是应该想想自己应该怎样做?”

  据介绍,黄山每年的垃圾生产量大约是3000吨,平常每天生产6吨左右,双休日和“黄金周”每天的垃圾生产量在10吨左右。风景区每年都要花费上千万元资金用于环境卫生的维护。像这样放绳降到山谷清洁的环卫工,黄山就有20多人。为确保他们的安全,黄山管委会专门请了中国登山队的教练对他们进行正规训练。

  游客平时也许能看到放绳工的工作,但这次主持人的亲身体验,让他们对环卫工人投注了多一些的目光和感动。一位来自武汉的游客不安地说:“磕着碰着可怎么办?”

  当挑夫把垃圾挑下山,肩膀磨出血印

  栏目组给主持人侯丰设计的形象除了当环卫工人在黄山游人最集中的光明顶捡拾垃圾外,还要当一回黄山挑夫。

  陪同人员为侯丰准备了一个轻一点的担子,可是他看后说:“这不行,我就要那种从挑夫手中接过来的担子,他们挑什么我挑什么,他们挑多重我挑多重。”他说,黄山上的东西都是人工挑上来的,山上产生的垃圾也要挑下山,让多一些游客更真实地感受到这一点,他们才能少浪费、不乱丢垃圾。

  但挑夫的工作显然不是好干的。侯丰在北海挑了要运送下山清洗的床单被褥毛巾餐布等,在光明顶又接过挑夫手中运送垃圾的担子,几个回合下来,肩膀上就磨出了血印。

  节目组的执行编导徐平,则有了另一番心理体验。为了让两位主持人在黄山有不同于其他景点的体验,为了让游人了解一个真实的黄山,她策划一定要让主持人亲身体验黄山最苦最累最险的工作。

  然而,10月5日,当撒贝宁开始放绳的时候,徐平却紧张得一句话也不敢说。或许她之前也没有想到,黄山上“最苦最累最险”竟会到这种程度。就在撒贝宁从悬崖上往下放了不到10米,一脚踩空的那刻,徐平浑身抖得像筛糠一样。后来,她哽咽着说:“我后悔死了。弄出这样的创意我真的后悔了,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

  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徐平说,她感觉到镜头上的每一个精彩画面都有着极其沉重的分量。原来计划编成12分钟的节目,最后延长到近20分钟。

  最累是工人,最美是工人。看完美景,游人该思考点啥

  黄山是此次“移动七昼夜”特别节目的最后一站。以最美的生态环境、最佳的管理水平、最细致的服务、最高的满意度,黄山赢得这次活动中最多的笑脸。值得一提的是,在随机采访中没有一名游客对黄山表示不满意。给出不哭不笑脸的游客,也主要是针对在黄山还有一些游客有乱丢乱扔的不文明行为。而这些满意的背后,凝聚了黄山环卫工人和其他工作人员无数心血。

  撒贝宁说:“我觉得黄山的美丽除了天然造化外,更多的是人为赋予的。清洁工人、挑山工人和山上所有的旅游配套服务人员,他们的热情、细致和人性化服务,是让所有的游客感受美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谢谢每一个给黄山添彩的人。”

  侯丰说:“我的感受就是两个字,一个是‘迎’,一个是‘送’。我们来了,看到了迎客松、迎来了风景、迎来了客流、迎来了更多的资金和投入,包括管理和经验。但是更多的应该是‘送’,送走客人同时,应该送走那些不和谐、不文明。”

  黄山风景区的相关人士表示,电视节目虽然不是政府部门的评比,也不是行业部门的考核,但它是媒体用巧妙的方式对城市或景区假日管理水平进行的一次“明察暗访”。他们感谢那些对黄山提出好意见和建议的游客,通过这样的方式,黄山人会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

  而看到电视节目的观众、在现场为客串环卫工人的电视主持人提心吊胆的游客,是否也应该想想自己能做些什么呢?

程亚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