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来论:"一局两制"电力标本的荒诞底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1:16 燕赵都市报

  直供与农电合并十年,河北泊头电力局却出现“旱涝保收”与“连年亏损”两种局面,而同一工种收入差距达十倍。号称“暴利”的电力系统,属“农电”的上千职工收入十年不变,靠贷款发工资。诸多怪象之下,争端不断。(10月10日《新京报》)

  表面看来,此种“一局两制”的畸态管理格局的出现,是特定时间段行业决策思维简单化、妥协化的产物,它的变异过程,正是包括电力系统在内的工业生态由计划经济体制

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渡的特殊背景。事实上,由于我国电力工业在这一转轨和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步伐与效率远远滞后于社会主流,导致其行业整体管理模式与绩效、其与各市场相关主体的衔接力度和速率,均在相当程度上呈现僵化与疲弱。一言以概之,“伪市场化”的低功率火车头,不但无法牵引体巨身重的行业机身沿市场化轨道迅捷前行,甚至可能处处受制于后者,甚或出现彼此掣肘、各争其利、身体指挥大脑、“屁股决定思维”的紊乱异象。而它在体制末梢的行为表征,便是包括行业资源分配、内部管理权责配置、职工收入分配等领域的无序化和“黑洞化”。

  正是由于如此之多的体制与机制性诱因,才让在普通公众眼中以“暴利”、“高薪”等另类面目存在的电力系统,也“无奈”地充斥着诸多不平衡、不平等甚至是权利“倾轧”现象。只是由于人们的目光过多被群体化、行业化的感性判断所主导,才导致了一些“霓虹灯下的暗影”被相对盲视和忽略。其实,从整个市场经济大环境和社会和谐建设的大格局来看,与相对整体化、静态化的体制构建相比,一些因时态、因市场环境、因行业领域而异的动态机制性因素尤须被重视。

  以这个让人瞠目的电力标本为例,恐怕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农电”与“直供”二系职工待遇悬殊的背后,有一只来自行业体制外的权力之手在起着隐形的“掠夺”与分食作用。“直供”的前身是河北电力局泊头供电所,用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喻,其职能属性近似于电力“嫡系”,不仅得享“旱涝保收”的诸多政策性便利,其人员编制、薪资福利均由省局统一管理和发放;而“农电系”对应的则是农村,其市场潜能和效益产出可想而知,这样一个相对的效益“弱系”,当然难入上级管理部门的法眼。于是我们看到,管理者的利益化心态在此间接造成了调控和平衡机制的一方短板,正是这个可以也应该及时填充的机制盲区,被无孔不入的权力之手迅速蚕食和“占领”了。

  “合并以后,农电这边进人一直都没有什么标准,都是走后门进去的。”“直供方面的家属、亲戚,不能到他们那边,全部都安排在了农电。”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农电”虽属行业内弱势者,但与大多数市场行业相比,仍是牢靠而稳当的,它又怎能不成为权力或关系欲求的“次优”选择呢?于是编制内职工由数年前的不到300人,迅猛扩张到620多人。

  至此,我们见识了人员分配明规则、权力支配潜规则对机制平衡、机制和谐的二次、三次破坏和伤害,当这一行业内、体制内的基础秩序被肆意肢解、彻底颠覆时,其最终沦为权利和权益荒漠化的集体受害者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内部收入分配上的极度扭曲加重了这一荒漠化、荒诞化的底色而已。

  透过此标本,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包括一直为公众热议的收入分配改革在内的诸多社会性权益诉求,绝不仅是一个体制层面的平衡、纠校手术,它同时还附着于动态的机制管理、机制监督和有序机制运行等实体界面。与体制合理化重构一样,对机制和谐的秩序“护法”亦不可或缺。

  ■李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