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十年奔波为鹏城添“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4:25 深圳特区报

  十年奔波为鹏城添“绿”

  ——记深圳市罗湖区绿色希望环保协

  昨天上午,在深圳一辆普通的29路公交车上发生这样一幕:面庞清瘦、戴着眼镜的花甲老人胡英哲一手拉着吊环,一手拿着几张纸片,向大家先做了自我介绍:“乘客朋友们

,我是罗湖区绿色希望环保协会的志愿者,现在请你们听我讲解一些环保知识。”接着,她向大家讲述在家如何节约水电,恳切请求大家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劝说大家在旅游景点只留下足迹而别留下垃圾,“还有,我们身边的各种小卡片、小纸张、单据票据,其实都可以循环使用的,起码可以在背后写写字,或统一收集后与旧报纸一起被有效回收。”车子在颠簸着,不时有人为胡英哲老人让座,但她却坚持站着、坚持认真讲述着,这位老人准备下车的时候,乘客们报以最热烈的掌声。

  老人下车了,背着一个环保袋的她在人群中是那么地不起眼,而她袋子上的三棵青翠树苗却如那是罗湖区绿色希望环保协会的标志,三棵以绿叶脉络为背景的小树舒展着,“三”棵小树叠加成“众”字型,寓意着如果人们热情参与的话,我们的地球就能绿树常青。为了心中的三棵“常青树”,胡英哲老人已在环保道路中奔波了十几年,执着演绎出许多感人的故事。

  为环保仗义执言时却遭受恶狗围攻,但她没有放弃

  胡英哲老人对环保的关注,起源于一起噪音事件。那是1996年,还住在筒子楼里的她被邻居家音响震得忍无可忍,她找到街道办和区环保局投诉,可是该邻居却依然我行我素。无奈,胡英哲只好搬家。可是,这件事却在她的心里留下深刻的烙印,她暗下决心,要关注环保,让更多的人知道环保的意义。

  从迈出环保步伐的那一刻起,她就不停忙碌奔波着,虽多次遭遇挫折,却无怨无悔。记得那是1999年,金稻田路附近的围岭郊野公园,不知何时悄然聚集了20多家烧腊地下加工厂,废气废水把树熏得黄了枯了,把周围居民熏得苦不堪言。那天清晨,住在公园附近的胡英哲直接找上了门,和这些黑工厂的人理论起来,希望他们能主动撤离。没想到,有的人居然嚣张地放出几条狗,指使它们去咬这位勇敢的老人。幸亏附近有武警官兵在晨练,迅速赶来才阻止了悲剧的发生。事发之后,老人没有放弃,她多次找区环保局、找区领导,多番努力,终于让这些“黑”工厂被全部拆除。

  自费办起民间环保协会困难重重,但她从不言败

  当自己在环保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定的时候,胡英哲老人意识到了一点: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成立环保协会,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那宣传教育的效果会事半功倍,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成立民间环保协会,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缺乏启动资金和经费。怎么办呢?胡英哲当时已从罗湖宾馆退休,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500元,可是倔强的她硬是从长期省吃俭用的积蓄中拿出了3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和一批环保志愿者,在2004年成立了罗湖区绿色希望环保协会,她本人还担任了秘书长。

  协会成立后,胡英哲老人更忙碌了,着手组织了不少环保活动:在环保日,组织了100多名市民和学生骑车巡游,宣讲环保知识;她带领环保志愿者走上大巴,以生动典型的事例呼吁市民加入到促进循环经济的队伍里来,希望大家在购物时抵制过度包装的产品,并宣传“少用餐巾纸相当于天天在种树”等观念;她和志愿者们在无烟日走上街头,向市民群众发出“为了生命的尊严与健康,请戒烟”建议,并呼吁深圳在餐饮业实现全面戒烟;她组织协会成员奔赴多个社区和学校,提出40条环保倡议,倡导民众以原生态的生活方式,保护与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协会和政府部门合作,向居民群众发放了几千只环保袋……,在组织各种活动中,胡英哲拿出自己的钱投进去买奖品等。几年下来,这位退休金微薄的老人,总共为协会投入了6万多元。

  付出总有回报。该民间协会成立后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不少人主动要求加入协会,而胡英哲为协会精心设计的标志和宣传标语,还获得《深圳特区报》去年文明深圳公益广告语评比结果一等奖。在一家大公司的帮助下,该协会的标志还印刷成邮票。随着这些邮票被更多的人收藏,该协会“绿色和希望一起成长”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支持环保,让她无怨无悔

  “如果自我评价的话,我认为我是一个彻底的环保主义者,我不仅从日常的点点滴滴中都支持环保,而且我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我去世的时候,不要骨灰盒,骨灰也无须洒入海洋,而是埋到一棵美丽的树下,让它去肥沃土壤,让这棵树长得更高大茁壮。”

  让人钦佩的不仅是胡英哲这一心愿,她的日常环保生活也同样让人钦佩——她每个月家里使用的水不超过2吨,马桶里放进塑料瓶或石头,洗澡的水都用来冲厕所,洗菜的水循环再利用;所有的票据、纸张、广告单、卡片,背面都用来写字,并集中起来回收;家里的各种垃圾严格分类,不用一次性筷子,外出就餐时自带勺子和饭盒;环保袋已经使用了7年……她坚持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践行着自己的环保理念。

  不仅如此,她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宣传—她在商业街看到商家用高音喇叭揽客,会不厌其烦地劝说制止,如今一些商家看到她就会主动调低音量;她写了“做邻居的好邻居”,倡议大家在规定分贝内播放音乐及看电视,尊重环保工人的劳动,不乱丢垃圾;她来到超市收银台,向居民呼吁不要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她看到有电灯开关没关、有水龙头没关,就会马上去关掉。

  “我想,一个环保主义者,首先必须是个文明市民,要有爱心。”胡英哲是执着的,现在,她正计划着发动志愿者企业和幼儿园做宣传,策划着一次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对垃圾的详细分类进行分析,准备把收集来的旧塑料袋堆成山的样子提醒大家其对环境的污染,筹办环保之夜音乐会……她是忙碌而快乐的,因为她的心里,始终流淌着醉人的绿意,那是三棵美丽的“常青树”。

  编者按

  “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一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绿色大奖,由中宣部、全国人大环资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团中央、国家环保总局七部委联合主办,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承办,并得到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特别支持。目前,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重点合作媒体,本报今起开设“寻找身边的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专栏,选择我市为环保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界人士进行报道,本报报道的人物,即为2006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