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托起一所农民工子弟职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5:3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樊未晨

  

爱心托起一所农民工子弟职校
“一年以后我就可以在北京拿到中专学历了”,17岁的湖南姑娘胡莺歌笑着说。胡莺歌的家在湖南一个偏僻的农村,爸爸平时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妈妈在北京做保姆,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由于生活的窘迫,胡莺歌没有继续上学,而是到了北京准备和妈妈一起打工,让她做梦也没想到的是,自己有望在北京继续学业,并拿到中专文凭。

  胡莺歌就读的北京市东城区百年农工子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以下简称“百年职校”)是北京一所专门为贫困打工子弟提供职业教育的学校,与其他学校不同,到这里就读的学生学费、杂费全免,学校还包一顿午餐,学校给每个学生配备了统一的校服。学校成立于2005年,学校的所用费用都来自于社会捐助,这里的教师也都是志愿者。

  胡莺歌是第一期学员。去年学校获得了劳动保障部门的批准,具有了职业技术培训办学资格。今天,在学校第二期新生的开学典礼上,胡莺歌和她的同学们又得到消息,学校又取得了教育部门颁发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许可证,对胡莺歌来说,从这个学校毕业后她就可以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了。

  现在这所学校的学生大约200人左右,年龄从16岁到20岁,大多数孩子已经在家乡读完了初中,有的已经读完了高中或中专,但是他们都放弃了在家乡的学业,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准备开始打工生涯。

  这些孩子并非不想上学,是贫困阻断了他们的求学梦。刚刚被百年职校录取的王娜来自山东菏泽,来北京之前,她是菏泽二中高中一年级的尖子生。据王娜介绍,她读高中一年的费用大约是2000多元。2000多元对普通的城市家庭来说可能就是一个人一个月的收入,但是对于像王娜这样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则至少要攒上一年。

  其实,来到北京后让这些孩子感到痛苦的并不仅仅是辍学,还有由贫困、不被认可、甚至还有乡音等带来的自卑感。来自山东的刘晓明说:“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很少和别人打交道,跟人说话的时候也不敢看人家的眼睛。”

  “报到那天,刚到学校门口,就有一位老师亲切地喊出了我的名字”,胡莺歌说,原来每个老师在迎接新生前都仔细看过学生们的照片,并记住了每个学生的名字,“我第一次有了被人重视的感觉”。

  “我们的城市太缺这样的学校了”,百年职校的教师王宝超说。王宝超是电气系统运营领域内的专家,退休后到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做义务教师。他说自己在这里讲课时落过好几次泪,“每次看到这些贫困的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睛,我都忍不住被感动”。

  “如果没有这次再受教育的机会,他们中的大部分就会跟大多数进城打工的农民工一样,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有些人甚至会自暴自弃”,在该校任教的一位曹女士说。

  刘晓明告诉记者,她刚到北京时在一所美容院当学徒,身边的姐妹几乎都跟她一样,没有读完书,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从这些事情做起。他们中的一些人为了生活得更好,已经做起了不合法的事情。

  王宝超认为,对于打工子弟来说,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是一条在城市生存最好的出路,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合理安置打工子弟的极佳出路,“但是,目前这样的学校还是太少了”。

  目前这所学校开设了物业管理、电工等专业,一期学员已经开始实习。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

  照片:10月10日,来自在京的农民工家庭和低保户家庭的学生在开学典礼上表演诗朗诵。当日,89名贫困家庭的子女走进了北京市首家全免费职业学校——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学校,参加这所学校第二期新生开学典礼。 新华社记者 张旭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