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退休老人的助学情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1日05:55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一个与众不同的老人

  山连着山,坡连着坡。在泾县昌桥乡孤峰村起起伏伏的乡间道路上,每天都有一道奇特的景观——一位老人带领着60多名孩子排成两列纵队整整齐齐地行进,老人手持一根被他称为“交通指挥棒”的细棍子,像老鸡呵护小鸡雏一样护着后面长长的队伍。这位老人叫王直,新学期,他接收了60多名留守儿童,每天早中晚把孩子们送去接回。从孤峰中学到“

王直助教中心”一公里的路,他每天要走四个来回。

  在路上,人们见到的王直头带草帽、衣着破旧,与乡下老农无疑,但是如果走进“王直助教中心”,就会发现这位老人是多么与众不同。在这个偏僻的山村,他拥有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摄像机等“时尚”工具,他还自己办了一份《助教简报》。“我还准备做个网站,这样便于发布信息。”王直笑着说。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他退休后选择的事业——助学。为着这个目的,这个有点特别的老头坚持不懈,做成了许多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

  王直的助学事业有两块。一是从1998年起就开始做的募捐助学,1998年,他为特困家庭学生募捐了500元,而2006年的1到8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7.6388万元。他发起的募捐建校活动,使乡里的盘坑小学、田坊小学得以重建,也使他在泾县获得了“现代武训”的名声。二是从2001年开始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从强化辅导班,到素质教育夏令营,再到吃、住、管、教全托的“王直助教中心”,王直想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寻找一个好办法。泾县人一提到王直总是感叹:不知他哪来这么多的点子,思想活跃,一点也不显老!

  王直1994年从泾县文化馆副馆长的位置退休,今年已73岁。是什么原因使他舍弃闲暇富足的退休生活,十几年奔波在助学路上?在王直助教中心刚盖起来的会客室,王直与记者聊起了平生抱负:“我生性好动,是个闲不住的人,可是从五八年被打成右派,一关就是二十年。人生最好的二十年尽去掏粪、喂猪、种田了,什么想法都落了空,总觉得这一生亏得慌。退休后,我琢磨着一定得为社会做点什么。万事源头在教育,我就从助学开始做。如果能发挥我的能力让一部分特别困难的学生免于辍学,我的努力就没白费。”

  7天跑了一千多里路

  早在1997年,王直为重修盘坑小学、田坊小学到处化缘,在革命老区泾县演绎了现代版的《武训传》。现在,这个“现代武训”凭着一腔古道热肠,竟以个人之力对泾县的特困生进行普查。国庆长假期间,年已古稀的王直又背着摄像机上路了,7天跑了一千多里路,走访了泾县各乡镇78名特困生家庭。不少学生家在大山深处,王直就和学校老师一起攀山越岭走到学生家。在当年新四军驻扎过的崇山峻岭之中,这位73岁的老人不知疲倦地终日奔走,犹如进行一场特殊的战斗。

  近十年来,王直已访遍泾县所有乡镇,把特困生的家庭情况录下来,刻成光盘,寄给自己在全国各地的朋友去“化缘”。1998年至今,经王直牵线得到救助的特困生达349人,9年来发放的助学金累计达417万元。资助人当中,有新四军老战士,有江苏常熟、吴江等地的企业家,有王直在各地文化站的老朋友。王直自己省吃俭用,每年从退休金里拿出三千元左右资助贫困学生。一些经济上并不富裕的老朋友在王直的感召下,也纷纷与皖南老区的特困生结对子助学。“救一个孩子就等于救了一个家庭,帮他走过最关键的一步,就等于帮了他一生。”王直说。

  在王直多年来募捐的花名册上,记者看到了许多老新四军的名字,还设立了以新四军命名的“N4A扶贫奖学基金”。王直曾在“新四军史料征集组”工作过四年,结识一大批新四军老战士,1997年10月,他以个人名义向部分新四军老战士发出三百封求助信,描述了盘坑小学因校舍倒塌学生露天上课的情况。过了十天左右,左英等新四军老战士,叶挺将军之子叶进明,还有一些已故新四军战士的家属纷纷汇款支持,盘坑小学得以重建校舍。有位新四军老战士在信中写道:“想不到做出如此重大贡献和牺牲的老区的娃娃们读书条件还是这个样子,我们落泪了……我们的待遇并不高,现寄上人民币贰仟元,只能表达一点微薄的心意。向献身教育事业的热心人表示深深的敬意,我们对皖南人民以及皖南的一草一木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从那时起,一些新四军老战士通过王直与泾县的一些特困家庭学生结成了长期助学的对子。

  留守儿童的“家长”

  随着打工潮的兴起,泾县乡村的大批青壮年离乡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日益突出。王直萌发了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的想法,2001年起,他先后办了素质教育夏令营、强化辅导班,把原孤峰乡文化站的旧房整修为“王直助教中心”,专门招收留守儿童,白天护送上学,晚上辅导功课,为孩子们提供全寄宿服务。6个学年,已接收留守儿童达1100人次。

  开始的时候,“王直助教中心”的有偿服务还引来风言风语,有人揣测王直图的是钱,然而日子久了,精明的生意人为他一算:“他根本赚不着钱!”一向特立独行的王直有着自己的想法:帮助留守儿童和帮扶特困学生不一样,虽然不图赢利,但为了让助教中心长期运转,就得收支平衡。新学期,“王直助教中心”聘请了5名教师,两个炊事员,两个后勤管理人员。出入有登记,晚上有巡查,每天记日志,王直把这个“小部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王直的目标绝不仅仅是为留守孩子提供食宿和护卫,他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在“王直助教中心”的三间教室,每个孩子都有教学辅导材料,每个教室都配备电视机和VCD,学生们可以观看全国特级教师辅导的录像。“这里的学习条件好,生活也好,晚上有辅导老师给我们上课,有同学过生日的时候,王爷爷还会送蛋糕。王爷爷总是教育我们,一定要认真读书,但不要死读书。他还要求我们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做时事笔记。”15岁的初三女生曹然说。为了让这些山里的孩子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王直带孩子们出门参观,组织各项学习竞赛,还自己编写了《文学知识一百题》,作为孩子们的启蒙教材。在孩子们眼里,这位堪称社会活动家的王爷爷,正是为人、为学的好榜样。去年,孤峰中学中考的前9名竟全部出自“王直助教中心”,孩子们在这里不仅找到了家的温暖,也从这里开始了理想的腾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